莫各伯:隶书的源流、特点和学习方法
冲天碧落松千尺 截断红尘水一溪
(一)隶书源流
秦丞相李斯创小篆,当时谓之“正体”。但由于当时军政事物繁忙,为了适应急速书写的需要,在下级官吏和徒隶中流行一种比篆书简易,书写速度更快的字体,这就是隶书。所以有“隶书篆之捷也”的说法。
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两个阶段。
秦隶仍带有浓厚的篆意,但与篆书有明显的区别。秦隶形体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有肥瘦、方圆、刚柔的变化,改变了篆书笔画整齐划一,结体平正匀称,线条多萦回曲折的形式。
汉隶是在西汉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汉隶书大大减弱了秦隶中的篆书意味,粗细变化更为明显,波势挑法大量出现。到了东汉,隶书发展到了高峰阶段。这时期的隶书已有规律地运用波磔,使字形左舒又展,,具有分张外拓之势,“渐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是指这时期的隶书,也称为“八分书”。
白云怡意 清泉洗心
(二)隶书的特点
隶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字形扁平,如龟如鳖。
隶书的字形绝大部分是扁平的,有别于篆书窄长的外形。但隶书中也有一些字横画太多,字形仍然偏长的,这是因字立行,属个别现象。
2、左波右磔,蚕头雁尾。
隶书的笔画与楷书、篆书区别最大的是横画中的蚕头雁尾和撇、捺的左波右磔。撇画不同于楷书中撇取直势,以出锋收笔,而是有一定的弧度,且回锋收笔,或方或圆,绝无楷书撇画的尖锐、劲利之意。捺画叫“磔”(刀切意),虽略近楷意,但教敦厚,无尖锐意,并略为上挑。
蚕头雁尾,是对横画中的主笔而言。一般情况下,凡有横画的字,都有一笔横笔作为主笔,呈“蚕头雁尾”状,向左右分张作势。“蚕头”是指起笔处藏锋逆入,状如蚕头。“雁尾”是指收笔略带挑脚,状如雁尾。有些书称为“蚕头燕尾”,我认为不妥。普通话中“雁”、“燕”两字同音,很可能是古人把“雁”字误传作“燕”,后人不加分析,以讹传讹而造成的。从汉隶横画挑脚的外形来看,恰似雁尾的侧影,而燕尾是分叉的,尖而细长,这与隶书横画的挑脚实在相差十万八千里。
古人还有“蚕不二设,雁不双飞”的说法。这是指重叠在一起的几笔横画中只能有一笔是蚕头雁尾,不能两笔或者两笔以上同时出现“蚕头雁尾”。如“三”字,上两横基本接近篆书横画写法,只有底下一横是蚕头雁尾,这样才有主次,有变化。
崇德尚贤
3、横平竖直,中宫方整。
由于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横画仍像篆书基本平直,不像楷书那样左低右高。由于横画的水平与竖画的垂直使隶书的基本构架趋向于方整,特别是中宫部位。这在《张迁碑》《鲜于璜碑》中得到最典型的体现。当然,这些方整并不导致板滞,因为其中还有撇捺波磔和蚕头雁尾使之调节、变化。
4、横竖成行,行密字疏。
隶书的章法岁然与篆书、楷书一样横竖成行,但仍有其独特之处,就是行密字疏。即行距很密,字距很疏。
桂平龙潭采风 归途车中遇雨
(三)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1、横画:隶书横画的写法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篆式横,与篆书中的横画类似;第二种是蚕头雁尾横,这种横画的写法是:逆锋落笔,蓄势转向,中锋行笔,收笔顿挫后,逐渐向右上方提锋收住。
隶书的横画与楷书不同,起笔不能有斜角,收笔不能有顿头。
2、竖画:隶书竖画仍保留篆书的意态,起笔、收笔都是藏锋,或方或圆。运笔方法是:逆锋落笔,转锋向下,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不同,起笔不能有斜角,收笔不能如悬针。
3、撇画:隶书撇画也叫波,运笔方法是:逆锋向右上,折锋向左下按笔运行,折锋向左上逆行涩进,使其弯弧适度。回锋收笔。隶书撇画与楷书不同,起笔不能有顿头,收笔不能露锋芒。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4、捺画:隶书捺画也叫磔,运笔方法是:逆锋向左上,转锋向右下按笔运行,轻轻提笔,捺尾饱满敦厚。
5、钩:隶书的钩与撇略同。运笔方法是:逆锋向上。顿笔后向下运行,不停驻即转笔向左,按原路回锋收笔。
6、折:横画到转折处略提锋向下行笔写竖画。也有横竖分开两笔完成,折角处若即若离。隶书折角一般接近90º,不能出现楷书斜角。
7、点:隶书的点有的取横势,有的取竖势,有的取斜势。上点多取竖势,下点多取斜势,三点水夺取横势。
学习隶书可选用如下汉碑:《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石门颂》《鲜于璜碑》《西狭颂》《史晨碑》等。清代隶书,有了很大的发展,伊秉绶、邓石如、金农、郑簠等大家的隶书均可师法。
对酒云数片 卷篱花万重
云升天汉开三素 禽对朝阳丽九苞
窗外移藤堪作字 云边煮酒最宜诗
诗情画意 剑胆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