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论语别裁》(颜渊二)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子贡问领导政治的道理。孔子的观念有三个,一、经济、政治、社会安定,大家有饭吃、有衣穿、生活好。二、国防的建立。三、人民信赖。
子贡就说,假使时代的环境,到了没有办法完全做到的趋势,要在这三件事之间少做一件的时候,应该先去掉哪一样?孔子说,先去了军事经费,缩减人事预算。
子贡又说,万一碰到这个时代中,一个国家非常贫穷困苦,把军事经费撤销了,还不能维持,对于足食和立信这两点,又应先去哪一项?孔子说,那宁可牺牲经济建设,大家穷,乃至没有饭吃都可以,唯有一个政治大原则中的信,必须坚守。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坚定,然后才能产生力量。
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o),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卫国大夫,当权派人物。驷: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鞟:带有毛的皮。
译:棘子成说,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习文化思想呢?
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像驷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也就是说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性。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和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和质同样的重要。
他接着说,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在本质上同样都是兽皮,没有两样。但表面上的花纹还是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分别的。
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彻:赋税名称。收十分之一的田赋。年饥:农业社会收成不好,社会经济衰落不景气。
译: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你看怎么办?有若说,那就减税。
鲁哀公听了说,你不要说减为十取一的税,就是征两成都还不够,怎么能减?减了以后国家的财政怎么办呢?
有若说,你减税以后,使国民的生活安定,社会增加了生产能力,老百姓富足了,还怕国家不富足?国家当然会富足。假使加重税收,老百姓越来越吃不消,经济只有越萧条,那时离心离德,到哪里去征税呢?
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宜),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崇德:个人的修养。辨惑:辨别真伪、善恶不迷惑。
译:子张问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如何辨别是非而不糊涂。孔子说,要使自己的人格升华,主要在心理修养。一为忠,对国家大事也好,个人小事也好,都尽心尽力。二为信,对自己要有自信,对别人要厚道。合情合理的应该做的就去做。
爱一个人时,对他非常好,怎么都是对的;当不爱的时候,他对你好,你反而觉得厌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两个绝对矛盾的心理,就是迷惑。这就要自己有智慧才能看得清楚。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正是极富有的大业。
11.齐景公文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领导人做到领导人的样子,做干部就要有干部的样子,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
齐景公非常聪明,他说,好,我懂了。一个领导人自己不站在领导人的本位,越出范围的话,那么臣也不臣了;一个家庭,父母不像父母,儿女就不像儿女。如果一个国家,政治、社会的风气到了这个程度的话,国家的财富再充足,我也用不到了,一定要失败了。
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孔子说,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人家的纠纷解决了,只有子路做得到。他今天答应的事情,一定说话算话,绝对会了结,不会搁在那里不办的。
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是无讼乎!
译:处理官司,听原告的话时,就站在原告的立场上;听被告的话时,就站在被告的立场上。为什么要做到那么客观,因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合理地得到解决。
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从政的话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孔子说,对自己的职务绝对诚敬而不厌倦,从政则一切尽心尽力。
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孔子说,君子要渊博而专精,并且还要约束自己,做人处事非常合礼。如果做到这样,大体上人生的道路,就可以走得出来,不会离谱太远了。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一个君子,看到朋友同事以及任何的好事,都愿意帮助他完成,坏事要设法阻挡使他无法完成。而小人正好相反,就喜欢帮人家做坏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