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读后

2023-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孩子王

    2023年春节假期的一个傍晚,和儿子一起散步,法姬娜东段,一流动书摊在一街两行挨挨挤挤的小吃摊中间,显得格外醒目,我们母子俩立即被吸引了过去。走上前,挑选了三本书,其中就有一本莫言的作品《晚熟的人》。

      断断续续读了近一个月,于今晚阅毕掩卷。

      莫言曾说自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其实我之所以买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作者莫言,还有这个书名,因为我觉得我也是。

        先来了解莫言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6年,莫言参军,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4年里,他阅读了大量文学、历史、哲学等大量书籍,这对莫言后来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直到1986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后来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之后莫言一直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到了2012年,莫言57岁时,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作家。莫言的成功靠的不是天才般的成就,而是靠着一步步勤奋的耕耘,从默默无闻到名闻天下,他这条路走得缓慢且踏实。

      莫言说:“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 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书里的故事情节不再赘述,就谈谈“晚熟”吧。 在《晚熟的人》这本书里,莫言提到了晚熟的人的特征,他认为人还是晚熟点比较好,过早成熟会耗费一个人的纯真。我也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这些话之所以很触动,是因为感同身受!

      我认为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一类人,年轻时候非常简单单纯,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职场斗争,看起来都是呆呆的,根本搞不懂规则,也看不透原委,但依然每天乐呵呵的。好多事都是后知后觉,慢慢的,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也逐渐开窍了,才会看懂这个世界的冷漠和残酷。可即便如此,也不想随波逐流,总想保留着自己纯真善良的一面。坚信,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迎合和讨好,也一样可以过好适合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一般简单又纯真,看起来傻乎乎,如果你也是这样,就不要懊恼自己总不开窍了,有时候傻一点,呆一点,真是好事。不妨自嘲一下:没心没肺,活着不累!哈哈。

      早熟和晚熟有啥区别呢?

      我认为早熟的人就是在一个尚未合适的年纪,接触到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过早地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和冷漠,这种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受欢迎,因为他们圆滑且懂事。可早熟,也过早地消耗了他们的内心,经历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就会觉得疲惫,对生活和社会变得消极,很少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

        而晚熟的人呢?

      在别人聪明伶俐的时候,他们又呆又傻,总显得特别天真;但随着心智的成熟和阅历的增加,可能人到中年才开始成熟,但这类人就算成熟了,也会留有内心的单纯,依然热爱生活,愿意去积累和沉淀。

      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曾经说过,往往一些单纯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受到污染。(内心不受污染很重要)

      而莫言的这本《晚熟的人》就是想告诉我们,哪怕是人到中年,也要保留一些纯真,还要继续热爱生活,不断去学习和创新。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好事要多磨。请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我们暂时的一无所成也许只是晚熟罢了。

    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人什么,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什么,那个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每个人都有深藏于心的执念。比如年轻时候想成为一个画家,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实现,那么画画这个事就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和追求。

      但也请务必牢记:当你不断提升自己,一直积极向上,那份晚熟的智慧就在前方等着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默默告诉自己,请一定保留着自己的这份苍老天真,晚熟一些也许是苍天在悄悄眷顾着你呢!

                                      孩子王

                                  2023.2.16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