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梦想大型社群正前方憨憨泉

文如其人,逃不开所处的时代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121人  璡石

这是一篇多年前的旧文章,拿过来,博君一笑。

最近,读了老舍先生13篇随笔,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有着显著的诙谐、戏虐和笑看人生的率真。

而他具有这种特点的文章多成文于建国前。

如1934年的《读书》,1941年的《怎样读小说》,1945年的《写与读》,1932年的《臧克家的<烙印>》,1934年的《<牛天赐传>广告》,1935年的《我最~~的作家---康德拉》,1943年的《读<鸭嘴涝>》。

这些文章里的文字一看就顺心,直脾气、率真、幽默,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见到这些文字一眼就会想出写这些文字的人的性情,正所谓文如其人。

在我的印象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京腔京韵,大爷味儿甚浓的北京汉子,性情诙谐豁达,率性,自我,张扬而毫无顾忌!我喜欢这个时期的老舍!这个时期的老舍才是真正的他!

等到了五十年代,再看老舍先生的作品,你会发现一种隐晦,一种言不由衷的憋屈,一种藏头藏脑的无奈。

一篇文章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怎么的就跑到主席对文艺的指导上面去了。如《<老舍选集>自序》,如《<红楼梦>并不是梦》,如《选择与鉴别---怎样阅读文艺书籍》(1961年作品)。

这些文章怎么看上去都是蛇头蛇脑的,即便是言之有理,也少了老舍本尊的文风特点,少了那种毫无顾忌、幽默、诙谐的劲头儿,总是在好好的一篇文章之后加上什么“马列主义的指导”“主席教导我们”之类的话语。

虽然是我们的文艺工作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但是指导的是思想,大可不必生拉硬套说是谁谁的功劳共产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就是毛主席知道也不会同意给他加上他没有的功劳,主席他老人家是提倡实事求是的么。

在一篇说文艺理论的知识的文章中忽然加进毛主席说了什么什么,一下子断开文义,十分的不爽!

这样的文章太拘泥于时代的条条框框了,一股历史的故纸堆味儿,是我这样的八十后的人所不懂得的。

怪不得大家名手都说:只有超越了时代和种族的作品才能流传千古。

如果一种作品是时代的急先锋,打满了时代的烙印的话,肯定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开始是我一位老舍先生不懂这道理一心只想做社会主义的刀笔吏呢,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我发现,先生不是不懂而是太懂,太懂得顺应时势造英雄,即使是不再显示自己的才华,即使说不了自己的本心本意。

老舍先生是于1966年自杀于文革之中,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觉得舒老先生实在是不值了,一代文坛泰斗怎能如此的心理脆弱呢?

看看他那些曾经的诙谐曾经的洒脱,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何苦选择自杀呢?看看其他挨批斗的人挺挺不也就过去了么?再一次的看了先生的文字,我才明白为什么,老舍先生选择了最决绝的路。

文如其人是肯定了的,无论是谁的东西都会带上写它的人自身性格的特点。老舍先生的文让人看起来酣畅淋漓,想必说话也是这样酣畅吧?自古以来说话酣畅淋漓者必多祸端,话说得太快容易不假思索热血直冲脑门呀!

像评价臧克家诗文时意见中肯而犀利,像说自己喜欢的作家时的那种兴奋溢于言表。当时是畅快极了,爽极了,以至于今天的我——几十年后的人了看见这文章还是酣快淋漓,当时的当事人呢?所以能不出错吗?更何况文人自古相轻还小心眼儿?

即使是现在已经不搞阶级斗争了,还提倡自由言论,可是批评的话除了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朋友谁还会那样不委婉?

先生这种心直口快的批评他人肯定不在少数,因此可见是先生的率直给他招来大祸!

还有一点,在他自选集的序言中把自己刨晰的那样透彻那样刻薄,分析了自己那时代的思想,说到自己革命意识的问题,其实本无错,自古文人多数贪生怕死,同时代的有几个人拿枪上战场,拿笔当刀枪面向敌人了啊?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像老舍先生一样傻,把自己的心理说得明明白白给世人听。

如果这些藏于心底的话肯定是没有人知道了吧?本来抗日救国让民族强大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到的,一直都在观望,什么都没有做的人多的是了!老舍先生之是做得不够彻底而已!

在文革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呢,何况像先生一样傻傻的率真的受人把柄呢?直爽又给老舍先生找来了大祸!

能写出那般热烈文字的人,必然是一个十分有性格的人!英雄宁折不弯,自古就是。

老舍先生也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宁愿自折了自己,也不弯腰向那些卑劣的嘴脸低头!

所以先生选择了自沉于湖水,人说湖水清清,英雄的归处除了战场以外,必定是那纯粹的湖水,质本洁来还洁去,如屈原自沉汩罗江。

老舍先生也自投于生长了几十年的京城一隅的湖水中,在那清清的水草和欢快的游鱼之间,先生找到了灵魂的寄托吧?从此再也不用违心。

感叹啊!真是一个人的文字都源于他所处的时代,一个人的文字都跳不出他所处的时代!感慨啊!老舍先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