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心理

你拖着年龄的脚镣,可真够沉重的!

2017-04-02  本文已影响97人  本時明的创想
你拖着年龄的脚镣,可真够沉重的!

1.

温习演讲的技巧,在微群里翻看“故事学院·首席故事官”关于演讲的语音分享。

一条提问信息触动我了的神经——“30岁练习演讲,应该从哪里入手”。

简单的一句问题,暗示了一种对于年龄潜意识里的沉重感。这个提问,假如说成——“演讲小白要从哪里入手练习演讲能力”,或许觉得更为正常。

于是,打开知乎,在搜索框输入“30岁”,画面是这样的:

你拖着年龄的脚镣,可真够沉重的!

30岁,是一个临界年龄,我们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给“三十而立”赋予了太多意义,生存在里面的我们,当然潜意识里是认同这种价值观的,或者是认同外界用这样的临界年龄来审视我们自己的。

刚刚毕业那会儿,跟老友喝酒扯淡,偶尔会调侃谁谁谁三十多了还是那个熊样。我们拼命赶在这个临界年龄前成功,否则这个社会就会给我们一个“审判”,进而我们自己潜意识里也给自己一个“审判”——混不成就认命,踏踏实实过日子,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凶猛、身体力壮没法跟他们拼了。


2.

有一位大爷,叫王德顺(封面),他的出现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年龄认知。

地地道道的沈阳人,一场T台走秀,让很多人认识了我,

有人叫我最帅大爷,也有人说我一夜爆红,

可是你知道吗,

为了这一天,我足足准备了60年,

24岁我当话剧演员,44岁开始学英语,

49岁创造了造型哑剧,到北京成了一名老北漂,

没房没车,一切从头开始,

50岁我进了健身房,开始健身,

57岁,我再次走上了舞台,

创造了世界唯一的艺术形式,它叫活雕塑,

70岁我开始有意识地练腹肌,79岁我走上了T台,

我今年80岁,还有目标,还有追求,

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

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

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可以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3.

很多人会讲,这样的王大爷能有几个。

人到三十,恐慌、挫败感、一无所有、是否还可再拼,拼了这么久,我认了。有句俗话,“人,怕就怕自己认为自己不行”。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人并非被动地任从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地根据个人的期望,作出相对性的思想及行为反应,而使期望得以实践;意思就是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李笑来在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的文章里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两个童年小伙伴,同样出国打工。但当他们回来跟他说起这段外出打工的经历时,一位说周游世界一路遇到了很多好人好事,语言里各种精彩;而另外一位则说一路遇到各种不好的事情,各种不好的人......

类似的现象,我在其他文章里也看到过——一个人在每个他工作过的单位,都抱怨这里那里不好;而另外的一个人则每到一个地方工作都觉得那里的人多好,对他有多帮忙。

这就是自证预言里的世界,当你眼里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当你认为你可以的时候,就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4.

IT行业里,在饭桌上经常会有各种调侃,说人到30,老了。务实的讲,30算青壮年时期。但即便是老,老也不可怕,怕的是衰,衰就是你自己认为自己老了。

万维刚的文章里曾提到一个《鹦鹉螺》杂志的其中一期,有篇文章——为什么你非得按年龄行事:心态和变老之间的惊人关系。

文章里,科学家通过研究指出,基因表达水平跟衰老程度有关,暗示了心态可以影响衰老,人对自己年龄的“主观认知”,会对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假装年轻”,似乎真的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心态年轻,有利于减缓衰老。“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老,就永远不会老”。

《成年大脑的秘密生活:令人惊讶的中年大脑》书中说,

跟年轻的大脑相比,中年大脑在两个方面的性能是下降的:计算速度和注意力。其它方面,比如模式识别、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待,性能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提高了。


5.

年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你的潜意识、你的认知里给自己加上了沉重的脚镣,使得自己步履蹒跚。

不要用年龄来掩盖你心气儿上的自我认输,这个借口并不完美,给自己一个希望的预言世界,稳稳地生活在那个世界里。

生活的负担同样不是完全的阻碍条件,假如你“不老”,你的精神、你的身体同样刚强,更别忘了中年的大脑更厉害。

自己才是最大的假想敌,最大的负担来自你的内心。用王大爷的话说,“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别对自己手软”。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