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觀地·音天历史

妖言三国:孙坚是忠?是奸?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58人  白丶o

文 | 十二妖音

若论孙坚是忠是奸?我们只需研究一下孙坚有没有私藏玉玺即可。

那么,孙坚私藏了吗?

《吴书》中便直言不讳道:“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

《吴书》属于三国东吴官修的一部国史,始撰于孙权末年。虽是正史,不过书中之言明显带有‘符命’色彩。在改朝换代、抑或天下大乱时,符命学说尤为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符瑞验证之事多如牛毛,有些正史还专列《符瑞志》、《灵征志》等专写符瑞的篇章。

故而陈寿在《三国志·孙坚传》中并未提及此事,明显是并不相信此种带有‘符命’色彩的说法。

虞溥更是在其《江表传》中为孙坚申辩道:“案汉献帝起居注云‘天子从河上还,得六玺於阁上’,又太康之初孙皓送金玺六枚,无有玉,明其伪也。”指明皇帝六玺并未丢失,而且吴国投降之后,奉上金玺六枚,并未有什么玉玺。

不过虞喜却在《志林》中耻笑这种言论完全是不通晓何为天子之玺,并解释道:“《献帝起居注》中所言之六玺,曰‘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并不包含玉玺。传国玉玺,乃汉高祖所佩秦皇帝玺,世世传受,故而天子之玺应共有七玺。”

否定了《江表传》中的说法,表明私藏与否尚在未知指数

裴松之亦在其注中言道,‘孙坚於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先是明言藏匿玉玺之事与孙坚的一贯品行相矛盾,鄙视吴国子孙为了上位,居然毫不顾忌先祖的名德。

不过却并未否定虞喜在《志林》的说法,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而言道,“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指出‘匹夫怀璧,尚且有罪,何况是传国玉玺。如果虞喜所言正确,吴国即使受降,亦不会轻易将此物示人。’

裴松之的言论可谓是秉承‘中庸’之道,使得谜底更加扑朔迷离,我们唯有继续分析……

《后汉书·袁术传》中有,“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之语;《山阳公载记》中亦曰:“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后汉书·徐璆传》则是从侧面肯定了此种说法,其言道“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资治通鉴》亦同意了此种说法,言道“坚乃扫除宗庙,祠以太牢,得传国玺于城南甄官井中……


孙坚的正史形象很正面,每每皆是一副忠烈的面孔,甚至连史官亦不相信孙坚会做出私藏国玺之事。然而就结果而论,如果孙坚没有非分之想,其子孙后代又是受谁的影响呢?文字能够记载的不过些许地外在表现而已,至于内心真正的想法,只有天知地知心知而已。

只能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关灵净妖  音化魂注

上期回顧| 妖言三國:董卓遷長安的秘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