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手写我心

归来仍是少年?——高考之后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10人  遇安ny

        现在是6月9日的晚上,轰轰烈烈的2018年高考余热尚存,如同一场翩若惊鸿的昨日旧梦,清晰地印在初醒之人的心中。仍可以清楚地记得在考点里与同伴的交谈,两天的清爽天气和答题时的紧张气氛。

        于是我们回头望去,枯燥重复的高三已经离开,高一高二的那些如烟往事也已茫然……记忆虚浮在现实的表面,无法准确地捕捉,而那如梭岁月中的往日,只会重现在你的回忆里,或是梦中。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在高考结束前咬牙切齿般地想一定要疯狂地玩,憧憬着期待着考后“野化”的生活。但是,当6月8日下午5点的铃声响起后的24小时中,在大家通宵般熬夜玩手机或电脑后,在第二天闲散在家约手游追剧看网络小说打发时间后——我们发现生活没劲了。无聊与无所适从席卷了身心,兴奋与茫然交替潮来潮去。

        不由得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所描写的老年囚犯,他们花了大半生时间习惯了监狱里的一切,垂垂老矣时他们终于刑满释放被监狱无情地抛给早已不适应的社会。他们恐惧忧虑,无所适从,孤独落寞,受人偏见。而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再犯一些低级的罪行好使自己再回到那个熟悉的大家庭——监狱。当然,我们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这滑稽的相似之处不禁让我想,大家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渐渐的重新拿起书本,高数、驾照或是四六级,开始新的前行,好使自己回到惯性的轨道里去。

        不,不用猜想,这是肯定的。

        今天与初中同学约着去踢球,玩的挺开心,但惊恐地发现在外地读高中我和本地读高中的他们之间,有了小小的代沟或隔阂,这让我稍微有点心灰意冷。不同高中的氛围与学生观念都会有区别,何况是不同城市?当我发现这些不同时,却很难开口去解释,解释多了你会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而藏在附和谈笑的眼底里,那“可悲的厚障壁”又会出现在心中。

        我本以为我们会永远像初中毕业时那样无间,而世界不是理想主义的,我们有了各自的三年生活,哪会有什么永远不变。同在西安的初中同学M与刘应该也有体会,两地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去习惯,去融入,可是当习惯了待在那个群体之后,我们却毕业了。

        一场高考,重新洗牌,茫然着再重来。然后我们去不同的大学再成为不同集体的一份子,融化,同化,变化。路与路之间的距离愈行愈远。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有人在高考前对他自己和千千万万高三战友的祝福。

        可是真的能还是少年吗?四年前行,步入社会后,我们相聚能否还能像少年般纯真坦诚无话不谈,而非各自斑驳各怀心事?我只能说,我但愿如此。

        而且随着高考的结束,未来、责任、前途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再怎样用力,也无法站在现在拨开未来的云雾。今天与同学讨论起大学来,他说起他觉得某所大学的计算机系没他一开始想的好,我则笑着说:“咱们都是门外汉,得要问问门里面的人才知道”。

        关于千百所大学的挑选以及未来的大学生活,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推测与想法。但我这两天关于这点听过认为最洒脱的话是:“管他大学什么样呢,只有上了大学你才能知道。”

        是啊,就像未来,只有向前行去,大步走向弥漫着雾气的前方,你才会看清未来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