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29-1-164】【少有人走的路·Day7】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过去看到这句话,会有一种“我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他们一定会支持我”的想法,甚至有“即使我失败了,他们也会完成我的意志”的想法。
这些天读完书来,就感觉我的理解不太对。
正好又读到《一拳超人》最新的一集,非常有意思。那个角色说:我必须返回战场,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哦,原来,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我必须承担在这个团队中我所应尽的责任,并且为大家而战。
明确、主动承担责任,却也毫不夸大,让我一下就感觉“对味”了。
好,继续今天的读书。
我见:
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得多,因为前者坚持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治愈人格失调症患者则较为困难,他们顽固地认为问题和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不少人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 自律·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我思:
就中国传统教育来看,我感觉凡是一直停止成长的人,多少是两者兼有之,很少会往某一个极端走太远。因为比起单向一个方面推卸,中国人更倾向于“中庸”——但结果并没有比单方面的推托更好,反而是“借口”越来越好找:无论你怎么劝我,我一定有理由。不得不说,这也是我们的心思太强而没有行动力所致的。
有时候我会想,会不会是大家都搞错了“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的意思呢?很多人是“三思而不动”“谋定而不动”,不是先后的关系,而是一看想不通就不动了。相反,很多时候的行动反而完全没有经过思考和“谋”……就是,三思而后行,结果是三思不行,或者不思就行……完全违背了原意吧!
咳咳,扯远了。在这里,作者也提出,前者之所以比后者好对付,主要是因为前者起码会认为“责任在我”,比起完全逃避责任,起码是先“认领”了责任,只是没“担起来”。也许对于我们这样“中庸”的人来说,也得先从我们“认领”的责任开始入手去。哪些是我们认为“是自己的问题”的事情,就先从这些点上入手吧。
我见: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评估责任归属,必然让我们感觉痛苦,从而产生回避倾向。从内心出发,作出权衡,当事人须自我反省,其中的痛苦和折磨,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好逸恶劳显然是人类的天性。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 自律·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我思:
人的天性好逸恶劳,然而推卸责任、或指责他人没能承担责任的时候却一点都不“恶劳”。就拿最简单的打游戏来说,现在有很多人玩“农药”之类的游戏,也很喜欢“上分”。但当他们上不了分的时候,他们大多都会说匹配到的队友水平太差,或者是“太难”;然后在游戏中,一旦出现不顺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承担责任、改变现状,而是责难其他队友。就连在游戏这种充满正反馈的娱乐手段中都不愿承受苦难,怎么可能期望这些人在现实中能主动担当,用于承担责任呢?
反过来说,如果要让自己学会勇于承担责任,首先就从自己平时最容易产生上述类似心态的事件中入手。比如,打合作游戏的时候、团队项目遇到挫折的时候、和他人发生争论的时候,多想想问题如果出在自己身上,如何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出在自己身上,应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或是沟通等方法来改变现状。那么,到了真正直面自己人生的时候,才能清晰地认知到:只有我主动前进,才能解决问题,而改变问题,就能继续快速前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我见:
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都会本能地逃避责罚:兄弟姐妹打架,大人追究起来,他们会忙不迭地推卸责任。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种神经官能症。他们理解能力有限,就会把承受的苦楚看成是罪有应得。缺少关心的孩子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 自律·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我思:
这让我想到,原来霸凌不过是人格失调和神经官能症孩子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矛盾。它并不需要什么诱因,因为都是孩子的天性和父母的引导导致的。
从文章里我们会发现,霸凌的出现,实际上是父母对孩子童年时责任担当的教育失当才会引起。孩子们为了避免责罚,或是减轻自己受到责罚时感受到的痛苦,就会在十字路口上左顾右盼,而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人格失调的孩子们在互相推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倾向于霸凌和无奈被霸凌的一方。前者会越发进入人格失调状态,认为自己变成这样一定都是别人有问题,所以会非常多攻击性的动作,期望以此来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因此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而被霸凌的一方,始终觉得是自己罪有应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就会陷入神经官能症……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倾向于保护被霸凌的孩子,而去痛骂、责罚乃至诅咒、伤害霸凌者。但殊不知,他们都只是一个消极推动力的两面而已。霸凌者的行为固然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惩罚之后必然要有更多的关怀和关注,让他们知道,只有自己亲自承担责任、积极成长,才不会陷入无端的不安之中……
也许正是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用肯定和奖赏良好行为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同时也要增加孩子们对“应有惩罚”的理解。在保护弱势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自我保护;在责罚霸凌者的时候,也要察觉他们行为中的不安,从而抚平情绪,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