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合熙暑期作文基础班全记录

2020-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潭客的语文生活

第1期播报(  7.9  )

课程主题:趣味表情秀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 了解表情的内涵,认识表情的丰富性;

2. 通过“表情秀”来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学会“神动连体”描写法;

3.感受表情的魅力,理解表情所表达的情感。

带班笔记:

课后练习:

第2期播报(7.11 )

课程主题:心儿怦怦跳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2.能够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描写特殊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3.能够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力。

带班笔记:

课后练习:

第3期播报(  7.16 )

课程主题:自由习作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了解什么是波澜起伏的写作手法。

2.初步掌握用波澜起伏的方式写一篇习作。

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

带班笔记:

课后练习:

第4期播报(  7.18)

课程主题:动物名片设计大赛 ——学会设计动物名片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看图片,读例文,学习例文怎样介绍动物的特点。

2、学会抓住动物独有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

3、收集资料,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的动物名片。

带班笔记7.18:

写动物,大家并不陌生,甚至能马上给出写好动物的构思导图:先写动物的外形,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描写动物的表情动作,以及抓住体现动物特点的事例来写。

今天,换一种方式写动物,设计一张所喜欢动物的名片。

名片曾经是成人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只不过通过社群,大家彼此了解的方式也更多元。我们并不要通过名片认识一个人,朋友圈成了大家展示自己职业的动态名片。

动物们没有朋友圈,给它们设计名片,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创意十足的一次课。

现场的互动,发现孩子们所了解的动物不多,真正自己饲养过的动物无外乎兔子、仓鼠、小乌龟等,猫和狗等稍微大一点的动物基本无缘,往往只能通过别人的饲养来了解。

动物的习作往往很难写出新意,因为对动物了解太少。

课堂上,潭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动物园里的一些照片,特别是立于每只动物房子前的自我介绍栏。

里面有关动物的家族信息,生活习性,动物趣闻,每张名片就是我们了解动物的窗口。

你将如何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设计一张名片的? 对!就围绕这几个点来进 。

看看在小作者的笔下,我们会欣赏到怎样一个图文并茂的动物说明书呢?

课后练习:

第5期播报(  7.23  )

分成两个班(14:00-16:00,16:15-18:15)

课程主题:学写儿童诗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带班笔记:一组儿童诗

在不同的文体中,诗称得上是语言优美的代表,会写作文的不一定会写诗,会写诗的一定会写作文。

不同于主题作文,诗歌不受文字的限制,五言绝句中,聊聊二十字,照样千古流传,最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了,只用了18个字,已经是妇孺皆知。

教学生学写诗,当然先从现代儿童诗入手。

定主题,找特征,添修辞,连想象。

层层教学分解的12字诀,竟然让孩子们以他们不同的姿态闯进儿童诗的世界:

①雨

——芷轩

大地发烧了,

太阳把白云烧成了乌云。

滴滴嗒嗒,哗啦啦

地上撑起了大蘑菇,

雨,开始扎针

一针,两针,

大地退烧了,

乌云变回了白云,

大树抖抖水珠,

太阳凉快了许多,

雨,是大地的医生。

②我是白云和蓝天

        ——耀强

早上一起来,

远处就有一辆飞机朝我开来,

我立刻变成了指示牌,

蓝天变成了大路,

飞机安全通过,

我变来变去,肥嘟的绵羊,健硕的黄牛,吐舌的小狗,眯着眼的猫咪,

随着蓝天的动,

人们看到,以为我在跑。

这一天真累呀!

但,累的真值得。

③春天的雨

          ——希澜

春天的雨是一个闹铃

吧嗒吧嗒,

小草探出了头,跟同学去上课;

哗啦,哗啦,

枝头睡醒了,连忙出去看看,

滴答滴答,

彩虹被叫出来玩了,

哗哗、哗哗,

花姑娘出门了,

春雨叫醒了所有的朋友,

太阳出来了,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夸夸春雨,你真是个好闹铃。

课后练习:

第6期播报(  7.25 )

课程主题:辩论大对决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让学生初步了解辩论会的流程,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组织语言。

带班笔记:

1班:

今天的课程主题是班级辩论会,上久课越来越不喜欢上活动课的内容,因为这样的课很考验老师的控场能力,也考验学生的互动能力,结果的呈现往往都不是很理想,学生写的作文大多是游戏环节的流水账记录,很难找到亮点。

班级辩论会对孩子的思维力与口语表达有一定的要求,参加辩论的孩子会讲的就那几张面孔,其他孩子再怎么鼓动,依旧无动于衷。

选出队长,通过猜拳选出正方与反方。孩子们或高兴或遗憾的情绪马上就表现出来了。

甚至有的提出能不能换组。

我强调:辩论是团队的比赛,不是个人的的表演,需要的更多是团队成员的配合。

通过小组讨论,原本想让一辩选手能汇集大家的想法,发现不太愿意。

作文课堂教学,写作前的谈话与互动必不可少,只听老师讲,两个小时的授课时长,孩子肯定坐不住,更无法做到全程安静。

会笑、会静、会思考,始终贯穿于我的教学课堂中。但孩子是无法做到不同场合所对应要求的切换,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不断的提醒,与学生达成一种教学的协作。

会笑,自然是课堂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笑,孩子会感受到课堂的安全与温暖,更愿意打开自己的思维;

会思考是我在课堂中着力强调的,同时也是控堂的一种方式。孩子的思考常常天马行空,稍不注意话题就会跑偏,用思维导图引导孩子思考,学会在话题中提炼有用的素材。

会静,更多是在写作时的要求,尽量不出声,遇到自己不会写的字,举手就行。写好的作文,自己先默读一遍,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习惯。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块,它既给孩子的思维拓展留足空间,同时又有不能逾越的“边界”。

2班:

课后练习:

第7期播报(  7.30 )

课程主题:语言显个性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 了解什么是对话体。

2. 发挥想象,运用对话体将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对话写出来。

3.通过对话,表达自己对物品的感情,抒发真情实感。

带班笔记7.30:

个性的语言表达不能缺少这三个部分:1、灵活变换提示语2、提示语前加副词3、添加神态描写。

今天的课堂,我们就来一个语言对话体的专项课堂。

所谓的对话体:即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对话的内容。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因此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简单点说,其实就是对话内容写下来。

通过阅读课本上的两篇文章,用笔划出语言对话中的片段,再安排小组成员的表演,为这节课的知识点运用做好预热。

课堂上以我们常见的物品为例子,想象它们是你生活中的朋友,并通过现场操练的方式来一段即兴的对话。

这样的好处在于,学生自己去确定对话的主题,抓住事物特点,围绕主题,想象对话。最大可能还原孩子语言里生动活泼的特点。

第8期播报(8.01)

课程主题:妈妈的手——写好凤头豹尾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凤头豹尾是指开头和结尾。

2.掌握凤头和豹尾的三种方法。

凤头:(1)对比开头(2)运用修辞(3)抒情开头

豹尾:(1)启发式结尾(2)提问式结尾(3)点题式结尾

3.明白妈妈这双手背后的默默付出,体会妈妈的不易,感恩伟大、无私的母爱。

带班笔记8.01

课本第一和第二单元,是关于如何写好凤头豹尾的知识点,涉及到作文每一个主题类型,抛开整篇作文的情境,只做开头结尾的练习,情感刚被酝酿就没喊停,会有一种写不尽兴的感觉。不同主题的作文开头与结尾的要求不尽相同,这么多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既难消化,甚至还有学乱的风险。

我用课程拼接的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专项练习,今天我们学的是写人。以妈妈的手为主题,写出人物的特点。

传统的开头往往用外貌开篇,这次加入了对比开头、运用修辞、抒情开头,通过示范的片段,进行仿写的,并让孩子选择一个他最容易驾驭的一个;

再好的开头都是为中间的内容服务的,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习作,中间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例,来体现妈妈手的特点,比如特灵巧、特温暖或者特安全,把事例写清楚而不是简单的概述,差异的体现正是孩子表达能力的不同。

现场与学生互动,所收集的每一个素材都能成为下笔时的选择。

作文课,总能想方设法解决你素材枯竭,无话可写的问题。当然前提也在于孩子能否对现场的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中间的段落写完便进入收尾的环节,启发式、提问式、点题式,每一个结尾都好似习作的点睛之笔。

原来一篇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补记:

在讲课堂小约定的时候,我把课件中对“聪明”的解读作为这次课堂的约定。有一个孩子说:“老师啥不行,抄袭第一行。”

“这个约定,有老师跟你们讲过吗?”

“有,松鼠老师跟我们说过。”

下午是两节同年级的课,同样的内容,一堂课自我感觉上得很乱,尽管知识点没变,因为讲授的方式不一样,课堂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讲得混乱,孩子写得吃力;讲得清晰,孩子写得自然。

一堂课之所以上得费力,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把传授的知识理顺的问题。

不想上课太费力,逻辑清晰,内容不一定要多讲,但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交互,给孩子足够多的练习时间。

不排除能力强点孩子能进行自我的消化与调整,但更多的孩子需要给他们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那怕我的表达能力很弱,也不影响这节课习作的按时完成。

第9期播报(  8.6 )

课程主题:我的同桌——学写人物(肖像刻画)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写准人物外貌。

2.写出人物特点。

3.表达出对人物的情感。

带班笔记8.6

怎么通过事例来刻画人物?抓住三个方面来写:语言、动作和神态,通过这个片段,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孩子平时对这块观察的少,无法在文字中进行生动的体现。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在文章中的勉强运用并不能让文章增色多少,只有准确的表达,丰富的联想,多角度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一篇好的习作自然呼之欲出。

第10期播报( 8.8)

课程主题:谁来大挑战——疯狂山楂片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 明确游戏规则,感受比拼的氛围。;

2.通过人物描写表现热烈气氛;

3.能从游戏中谈谈自己的收获。

带班笔记8.8

游戏作文避免出现玩得热闹,写得糟糕,游戏后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次的引导重点抓住三个方面:场面的语言描写,选手的动作神态描写,观众的心理描写。不再以每轮的顺序引导,而是用观察的侧重点进行素材的挖掘。

我一再强调,人物的细节观察要比游戏过程的完整叙述更加重要。

课后作业:

每节课的课后,结合课本上的作文与知识点,继续巩固。日记在课后最少完成一篇,字数不限,写在作文本上,能运用上学习过的写作技巧就更好了。

第11期播报(  8.13)

课程主题:小小杂货铺(购物小达人)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对话。

2.写对话时,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3.培养学生通过对话写作的方式爱上写作。

带班笔记:作文五觉视角点评

孩子写的作文为何少有亮点,是素材多少的问题吗?有时候在课上提供的满满素材与随便捡拾的一片树叶带给的信息差不了多少。是词汇量匮乏的问题吗?为何有时四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如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呢。

好的文章体现作者与众不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它是比作文技巧更为重要的东西。很多孩子的作品都是单线思维,写来写去都变成了一看就是在偷懒的文章。

这次的习作点评,我直接在黑板上依次写上:视、听、嗅、触、味。

视觉:大部分的观察都通过视觉完成,无论写物、写景、写人,我们既可以观察它们的颜色与形状,也可以观察他们的动作和神态。很多孩子的作文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可就是这样一个单一的角度,往往也是浅尝辄止;

听觉:孩子的听觉视角往往在刻意要求在才能在作文中点缀式的呈现,有时还是无关主题的画蛇添足。如果不是写童话故事,孩子的听觉角度常常只限于人物的身上。这就让作文缺乏一种想象力,其实万物皆能言。试着让看似不会说话的物品开口说话,文章顿时增添了不少生动的元素,想象力的开关可能就打开了;

嗅觉:这个视角虽然在习作中整体用得不多,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既可以是实物本身发出的气味,也可以是一种虚构的气味,比如比赛的现场散发出一股浓烈的火药味,就比直接写激烈要好得多,嗅觉往往是环境烘托,间接描写设置悬念的利器;

味觉:酸和甜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味道,熟悉的东西最容易作为一种隐喻,甜是一种胜利的味道,酸是人生的成长中不能缺少的经历。用味觉来写收获,是不是比干巴巴的讲道理形象得多呢?

触觉:触觉的描写最容易和感觉联系在一起,孩子的作文很少会把自己的感受真正写进去,一篇习作似乎总是难触发到孩子的情感开关,往往造就作文的千篇一律。

多角度观察,多类比想象,才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作文树。每一个分支都是一条思考的路径,这样构思还愁作文写不出、写不美吗?

第12期播报(  8.15)

课程主题:跳蚤市场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带班笔记8.15

第13期播报(  8.20)

课程主题:笔法训练——换一种说法

新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地作文,但是作文内容容易千篇一律,遣词造句不够生动。这节课旨在解决这一难题,帮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了解什么是换一种说法,掌握换种说法的方法。

2.能够通过变换词语和句式让表达有新意,写出具有创意的作文。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带班笔记8.20回顾

许多家长都会关心最近孩子的作文进步了没有,这个问题其实在我对孩子作文的批改中都有一个直观的反映,但并非判断孩子是否进步的全部。

写作文时的速度,字迹的工整,学习的态度其实都是进步的一种体现。我们这个班的孩子学习的态度整体都不错,比如总能提前走进课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保持认真,他们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互补,既不让课程过于活跃,也不会让课堂过于沉闷。

每堂课我们都有相关的主题,但每个主题之间都能形成一种链接,写得好不在于一次的进步,而在于掌握写作的迁移能力。

其实很多孩子比较欠缺这一点,所以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在习作中不断提醒。或许每一次的进步都不明显,但我们要相信积累的力量。

孩子能喜欢上课堂,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上完成习作,这是第二步;让习作变成一篇美文,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第三步。

好的美文不是背诵经典名句,在于孩子是否开始认真的观察生活,打开自己的思维与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出属于自己的童言童趣,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好文,也是给”进步”最好的定义。

第14期播报(  8.25)

课程主题:小小“动物”园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 能抓住家庭中各个人物的外貌、爱好、性格、习惯、特长等方面的特点。

2.能根据人物特点找出对应相似的动物,将人物写得生动有趣。

3.在生活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

带班笔记8.25

第15期播报(  8.27)

课程主题:我和______过一天(想象作文)

课程结构导图:

一课一得:

1.针对实际,训练想象的能力。

2.引导进行丰富的、有逻辑性的想象。

3.语言力求表情达意,能生动吸引人。

带班笔记8.27

第16期播报(  8.29)

课程主题:结营课

带班笔记8.29

寄语:暑期的学习暂且告一段落,作文的旅程从来没有结束,执笔观察,用活技巧,以更好的方式记录你在生活中新发现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