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林徽因传》:满腹才情,一生诗意

2018-03-11  本文已影响121人  石珞珞

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徽因传》:满腹才情,一生诗意

(一)

这本张清平先生的《林徽因传》我是偶然买到的,之前也经常听到别人说起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很多,但张清平先生的著作尤为值得一读。

这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作者用诗意的、文学的、艺术的语言客观而颇为动情的对林徽因先生的一生进行了记传。

我最早对林徽因的认识是在初中的语文课上,和很多人一样,对她的最初印象是“与才子徐志摩绑在一起的”,她常常是以“徐志摩迷恋的女子”、“诗人徐志摩曾痴情于她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云云之类的身份被人们认识。但可能源于语文老师当时对她提及不多但却无不充满褒赞的言语,对这位奇女子,我充满了敬仰和想要了解的好奇。

后来知道,这位旷世的奇女子她有自己大写的人生,她是建筑学家、是文学家、是诗人、是美术学家,正如金岳霖教授和邓以蜇教授在她的挽联中所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也如她的儿子梁从诫所描述:“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文艺的和哲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所有这些在她那里都已自然的融会贯通,被她娴熟自如的运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得心应手而绝无矫揉造作的痕迹。不少了解她的同行们,不论是建筑学界、美术界还是文学界,包括一些外国朋友,在这一点上对她都是钦佩不已的。”(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

(二)

林徽因一生成就斐然,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在她众多的身份中,我更愿意以“建筑师”来称谓她。

她对建筑的执着与痴迷,以及那种忘我的专业精神是我最为崇敬的。她最初对建筑的认识是在父亲林长民带她游历欧洲时,从伦敦的女房东那里获知的(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

回国后,与梁思成(梁启超的大儿子,中国第一代建筑学泰斗)确定恋爱关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思成也因了徽因的理想而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学建筑,虽然那个时候他还懵懂的问“建筑究竟是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许多年后,梁思成因其开拓性的成就被公认为中国建筑学权威专家,可他常常向人们谈起,他最初的选择是因为林徽因。

就这样,这对美丽的恋人带着共同的梦想只身求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当时因为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选择美术系,但选修建筑系的所有课程)。

后学成归国,先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全国仅有的建筑系),后创办清华大学的营建系。在这期间,他们辗转中国,对中国古建筑进行研究,虽然那时候徽因的身体已被病魔缠身,但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哪怕在后来的种种不幸的境遇中,即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仍然坚持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程,她还坚持参与完成国徽的设计。

每每读到他们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片段,我不禁潸然,但同时也为这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的无比坚定的执着和热爱而感动。

(三)

关于林徽因的感情世界,有很多关于她和诗人徐志摩的传说、关于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的“逐林而居”故事,但这些我都不愿意去深究。

她不是名媛,她是因着她的才学和人格魅力而得到这些才华横溢的当代学士对她的钦慕。

只能说林徽因是幸运的,她因自己生活中的男性而更加优秀。

而关于他的丈夫梁思成,他们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那种彼此理解的默契,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不离不弃,是多少恋人和夫妻所羡慕的。

而对于家庭,她和所有母亲一样,深爱自己的孩子。我特别喜欢她写给儿子从诫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写给徐志摩的,但实际这是给儿子的,每次读来都被这种爱,这种暖所打动。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凌晨6点,在饱受病魔缠身之后林徽因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

她的离世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幸运,如若不是这种上天的眷顾,正如张清平先生所说“以她细腻敏感的心灵,怎能承受1957年的狂风暴雨?以她高傲纯正的天性,怎能面对1966年的浊浪排空?”。

她走了,在这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