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散文想法

苦吟诗人贾岛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的世界_a405

        苦吟诗人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现在,人们也经常把勤于创作潜心创作的诗人称为苦吟诗人。

        历史中的苦吟诗人有很多,比如贾岛、姚合、孟郊、周贺、刘得仁等。

        贾岛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经常背一个袋子,将自己的灵感全部写下来,在晚上的时候润色加工成完整的诗句。

        有一天,在寻找好朋友李凝未遇,第二天骑在驴背上就一个字推敲了很久很久,最终才确定下来,他就是贾岛,凭借着一首:“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古。反复在“推”和“敲”之间衡量。

        全诗是这样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们都知道,贾岛是一个云游的僧人,经常在外漂泊,在大好祖国的每一处山河里,都有他好友的踪迹。

        我们分析贾岛写诗时候的心情,满怀兴致去寻找自己的好友吟诗作对,喝酒作唱,准备彻夜长谈,不巧,好友不在。所有的兴致瞬间落到谷底,落寞难掩,溢于言表,最终带着遗憾离开。

        从诗中了解到,好友居住在环境幽静,山川俊美的荒野山川中,鱼游鸟鸣,植被茂密,破败的居所是好友所有的家当。从诗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好友的身份——隐者。

        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就这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许鸟儿飞出窝是因为贾岛的敲门声,也许是环境中的声音。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记得在初中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贾岛的这一首诗中的“推”与“敲”的。当时老师讲的也很形象,一边讲一边将自己化身贾岛,表演起来,引得同学捧腹而笑,主要是老师的表演略带浮夸色彩。之后细细的想,既然是朋友,为什么不用推字呢,岂不是更能体现两者的关系好嘛,也表现出作者迫切想要见到好友那种急切的心情,就那种好久不见,心中焦急万分想要见面,等不到主人开门,自己推门而进,和主人特别熟悉的那种感觉。古人的门大多数是木头的,推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吱吱的声响,此刻的声响似乎给院中的主人一种突然的信号。

        敲字似乎也符合中国文人的儒雅,端庄,含蓄的形象,敲字显得诗中的僧人很有礼貌,想见你,但我可以克制见到你之前那一刻的心情,这就一下子拉远了两个人的关系,感觉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

        环境已经很清幽了,再用一个敲字似乎显得环境更加的寂静。似乎用现在的角度来想的话,都能想通,每一个字都能有自己的说法。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任意限制哪种说法。去理解诗词的美就可以了。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因为家贫,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艮,自号“碣石山人”。

        19岁云游,元和五年(810年)冬,贾岛来到了长安,他拜见了张籍。第二年春天,又来到长安,开始拜见韩愈,因为他的诗写得很好,所以得到韩愈的赏识,韩愈还劝贾岛还俗,最后,贾岛是还俗了,参加了科举,可是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为诽谤朝廷,被贬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