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合?你听说过,三观是天生的吗?
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我们今天继续刷王烁的《三十天认知训练营第二季》,《共识:不要追求合三观》。
三观是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观合不合,在现在的社会变得特别重要,社会已经被三观撕裂成一个个孤岛。
两伙人为了坚持各自的三观,会莫名其妙地吵得不可开交,拉都拉不开。
昨天在得到的知识城邦,风趣幽默的顾衡老师和青年才俊、梅奥诊所医疗政策与管理系助理教授晓溪,因为亨廷顿的观点怼上了。
粗略地说,晓曦补充了一些最新的数据,对亨廷顿的观点有些质疑。顾衡老师却坚决支持亨廷顿,认为晓曦没有权力评论亨廷顿的观点, 还“宽厚地认为是因为智力缺陷”引起的。
后来就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坚决支持顾衡和反对顾衡态度的两类人。
这也是三观不合引起的。但有必要这样对立吗?或者说三观不合必须对立吗?
王烁老师解读了乔纳森·海德(Jonathan Haidt)的书《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标出了本课的标题,共识,不要追求合三观。
为什么呢?因为海德认为,三观的形成,分为三个步骤,而最开始是基因上天生的差别。
1// 三观形成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基因形成的基本面。
基因形成了大脑对待多元变化的不同特性,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喜欢新事物,拥抱改变,是左派;另一类警惕新事物,比较保守,是右派。
第二步,特性引领道路。
在基本面形成之后,与周围的环境开始相互选择,相互强化。你去寻找你适应的环境,环境加强你的特点,你的特性在不断增强。
第三步,人生叙事。
你走过的路,把你推倒了相应的位置,就形成了成型的价值观。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改三观,不仅是改看法这么简单,而是改变自我认同,得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摆脱基因的先天塑造,把初稿推倒重来。
2// 啥是左派,啥是右派
海德提出了道德基础假说(Moral Foundation Theory),其最初版本认为人有五种最基本的道德感,这五种道德感都是内置的,来自漫长的人类演化,人皆有之:
关爱:来自于人类对婴儿的养育;
公平:来自于奖励合作;
忠诚:来自于打造和维护合作;
权威(服从):来自于向等级社会的演化;
圣洁:源自人类在疾病和寄生虫丛生世界中,所面临生存挑战,不清洁可能死,所以从追求清洁开始,最后化成了追求圣洁。
海德认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在于对这五个基本道德感的重视程度,一般说来左派重视关爱和公平,右派五个都重视但特别重视权威、忠诚和圣洁。
左派为了关爱甚至可以牺牲公平,特别是多劳多得意义上的公平;而右派为了维护其他道德基础,首先选择牺牲关爱。
说到对错,只能是针对在特定时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决定而言,脱离开具体情境和具体决定,没有办法说好坏。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们不能脱离特定条件说对错。特定条件包括很多东西,比如对象、外部环境之类的。
在知识城邦里,有很多人去评论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好和坏。
这怎么说呢?如果站在我们国家的利益上,还能说出来点什么。或者你生活在美国,能够感受到一些什么。毕竟谁的主张更符合我的利益,谁就正确。
这两点都没有,凭空来谈谁正确,太没有基础了。比如很多人说民主党不断的细分小团体,从黑人到分成50多个性别,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困扰。
那这到底是给谁困扰了呢?没有利益的吸引,谁会提出这么多主张呢?如果对谁都没有好处,谁会支持这样的主张呢?
既然对一群人有利益,对这群人来讲就是正确的,你说不正确就不正确了吗?
既然说好坏、正确与否需要在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决策,就不能泛泛的说左派好还是右派好。
无论左派右派,应该去改变对方的只是特定决定,使它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是去改变对方的三观。
3// 三观不合怎么办呢
先抄袭王烁给出的四个建议:
第一,和平共处。做具体事有高下,三观则无高下,要真心诚意地认为你的三观不比对方的更正确。
第二,不要撩拨对方的敏感点。关爱、公平、权威、忠诚、圣洁,各自都有敏感点,一点就着。做事就做事,不要动不动上升到三观。
第三,实在管不住嘴的话,至少不要去跟人讲理,而应该讲故事。
讲理就是说教,没人喜欢说教。讲故事好在故事都是具体的,时间是具体的,人物是具体的,矛盾是具体的,而最终的选择都是不得已的。
第四,利用三观不同。只要和平共处,三观不同,对个人来说才有套利空间,不同的地方才有交易可言;对社会来说才有参差多态。利人利己的事,何必跟它对着干!
吵来吵去,终究没啥用,除了口舌之快,还会耽误事。
类似于1+1=2这种事,可以找到正确答案,大家可以一致。涉及到三观,就不要非觉得对方错得离谱,非常争出个你错我对来。
如果你碰到三观不合,还非常跟你杠的人,安静地走开,对你的情绪有好处,对你的人身安全也有好处,别起胜负心。
以上是今天的主要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