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奇葩说

连张曼玉都梦想的顶级时装学院是怎样的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1人  ChicFairy职场黑皮书

我就是上次那个30岁辞掉奢侈品公司的职位去读书的大龄女青年

伦敦时装学院, 就是《十二道锋味》中,有一幕在伦敦街头的场景,谢霆锋手指了指他身后的这个学校,张曼玉说道自己曾经梦想学习时装专业的那个学校。

张曼玉都梦想的学校1 张曼玉都梦想的学校2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挣扎与波折,总算来到伦敦时装学院开始求学之路的我,不得不说,刚刚踏入这个学校,心里是有点沾沾自喜的。

除了家境优越在念设计系的学生,我大致了解很多念时尚商学院的学生无非都是毕业后想谋求得一份奢侈品公司的职位。

我和我的同学

虽然我为人向来谦逊,但是对于已经没有太大求职压力的我来说,还是有些暗藏的优越感,毕竟我已经体验过你们想拥有的职业了。

这种优越感持续了不到一周。

从第一次上课,感觉念那三个月的语言班,还是太轻松了,一到正课把我杀个措手不及。

首先Course leader就是纯正英国人,语速超快,穿着古怪,和Vivienne Westwood的穿着风格颇为相似,而且喜欢讲行话套话,类似于中文中爱引用各种学说,毫不夸张的说她说的每个字我都听懂了,但是每句话我都听不懂。

上了一星期课之后隐隐担忧自己未来一年的学习生涯,每堂课听下来都是一头雾水。

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就只有三门,时尚营销,时尚零售管理,以及研究方法。

关于研究方法这门课,可以说是纯学术,就是规范自己将来如何写一篇符合学术要求的论文,这是大家最不喜欢的课程,很多念商科的学生对于这种纯学术的东西是觉得不符合现代商业步伐,难免有抵触情绪。

本来觉得时尚营销和零售管理是我的专业和专长,随便拿点专业经验都够用了,自有些夜郎自大,但是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才认识到自己应该全部重新放下自己重新来过。

感觉自己多年的职业生涯训练出来的结果是,塑造一套有可实施性的工作方案, 改进工作程序中的漏洞,分析当下市场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判断有没有立即变现的可能性。

但是和老师不断回顾自己课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这套所谓在职场中使用起来“聪明”、“顺畅”的法则,在学业上立刻体现了我思维的固化和功利性,我本来认为的优势成为了我学习中的阻碍。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时尚零售这门课需要挑一个品牌来研究它的经营模式,当时很多同学都挑奢侈品牌,如LV,GUCCI,Chanel等,或者是快时尚品牌,Topshop,Zara等。

在我看来选择这些品牌做研究对于我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将来我自己又不可能开创一个品牌讲目标竞争品牌定位为这些big names。

于是我选择了伦敦一个有40多年历史,总部坐落于伦敦心脏,Covent Garden(考文特花园)的Dance studio(舞蹈工作室),叫Pineapple。

工作室除了提供专业非专业的舞蹈课程之外,也有一件店铺销售舞蹈服装及周边用品,并将自有的舞蹈用品品牌批发给其他百货公司销售,视觉形象做得很精美。

可是当我把我的研究品牌及方向跟Course leader汇报之后,她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什么!搞不清楚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有什么先进的东西吗!Anything related to technology? Sustainable fashion? 没有!都没有!这个品牌就是一个过气舞蹈明星开的,当时靠的是明星效应赢得顾客。就只有一个店!你想研究什么!!!”

看着她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心里先嘀咕了一下,果然从事时尚行业的这些女人都不好惹。然后立刻又向她解释我选择这个品牌的原因:

“很多品牌选择以高科技的方式来跟顾客互动,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倾向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人群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件店铺以舞蹈爱好者社群为基础,用一种community retail的方式来运作品牌,能运作40多年,必然有他存在的可取之处。”

她仍然很怒的回复:“你去她们店里看过了吗,她们怎么销售的?!”

我:“去了,是传统零售。”

“那你还想研究什么?你要是要把这个品牌作为你的研究课题,我会给你F,which is FAIL!”

我:“......”

我的Course leader

这基本上就是我第一学期的学习状况,几乎可以用挫败来形容。

带着很多传统零售的困惑而来,但是发现学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术可能会在更上层,更宽广的层面提供你一种视野和储备,对于我们这种在职业上卡在中间的人群来说,不是马上能受用。

尤其在时尚行业零售上,学校甚至会给几个研究方向:零售科技,时尚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及全球化,如果不是这些方向就不是好课题。可是在我过往的一些经验当中,发现有些品牌过渡追求这些东西本末倒置,削足适履。

尤其是零售科技,我本身是一个old fashion的人,有些品牌在店铺里放几个ipad给顾客划划也叫零售科技了。

可持续发展在国外尚起步,而很多品牌也无非是借这个噱头做做品牌营销,而这个概念和运营方式,在中国则是举步维艰。

最后我还是妥协,把我的这门课的研究品牌改成了Lululemon,方向改成了品牌全球化。

虽然为了完成课业作出适当的让步,但对于自己坚信的“方向”,我仍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关注“职场黑皮书”,我将继续分享在伦敦的时尚之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