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拆书帮蜀汉分舵十五期训练营

游姐-封超组-第十五期第三周第十次作业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7人  瞧瞧妈_Queena

主题:互惠

《影响力》第2章

R:片段

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假设有位女怀邦了我们的忙,我们应当也邦她一回,倘若有个男的送给我们一份生日礼物,我们应当记得在他生日时献上小小心意,要是有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舞会,我们下次务必要记得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故此,依照互惠原理,我们有义务在将来回报别人的好意、礼物、邀请等。由于接受这类东西伴随着回报的义务,“承蒙美意”一类的短语几乎成了“谢谢你”的同义词。

I:复述

中国有句话:“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句话,就是活生生的互惠心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自己家中有大事请客,朋友过来捧场,还送了礼,我们一定会用一个本子记下来,谁谁送了多少,下次一定记得还回去,而且,往往回送的时候还要向上加一点。这就是父辈教给我们的礼节。甚至,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将来谁谁谁家中有大事,一定要告诉我哦,我欠人家一个礼。

这就是公共社会做人的准则:朋友有事,一定要送礼,收了别人的礼,一定要还!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说:”人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仔细分析其中的道理,其实包含了在“礼”上人际交往中的四层意思:

1、送礼的义务。大到朋友设宴请客,小到同事办公室社交,我们都有义务送礼。究其实质,送礼表达的是你对对方的重视和在意,是通过“礼物”这个载体来表达你对对方的心意。象朋友、同事这样的关系,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互邦互助的时候很多,很有必要主动表达心意。

2、接受的义务。同样的,朋友、同事也会主动通过送礼来表达对我们的心态,对这种情况,不 必忌讳,衡量一下自己偿还的能力,如果能够承受都可大大方方接受。要知道,人际交往最好有来有往。

3、偿还的义务。我们在接受别人礼物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亏欠感,这种亏欠感会促使我们及时去偿还。但偿还是需要时机的。如果针尖对麦芒,立马就还回去,彼此会有些尴尬。

我是在一个小县城的工厂长大的,厂里的人都很有人情味。我记得我们的邻居们经常互送礼物。每次他们有什么好东西,都会送我们一份,我们有什么好东西,就会送他们一份。这种感觉很温暖的。但是,那时候我们都很穷,我记得每次妈妈在收礼的时候都很愁,那时候我不懂,后来才明白,原来她愁不知道拿什么去还别人的礼。

A1反思

我刚到一个新的单位的时候,我发现有同事会送我一个小东西,比如说,新年的时候送我一个小很可爱的相框,旅游回来送我一个口红,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小东西,我自己并没有在意。最后,我与这些同事后来再也没有礼物往来了。今天看了这个互惠心理,才明白原来自己犯了大忌:没有回赠礼品。

我反思自己没有回赠的原因,一是认为这些是小东西,无所谓,没有当回事,二是自己很忙因而也没有花时间去回应同事的好意。现在想来,这是很错误的想法,礼物,不在大小,而在于彼此的心意,同事的这种心意,需要我及时给予反馈,如果我不当回事,那么会让同事误会,认为我不把他当回事。

说到底,是我自身没有理解到古人那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深刻含义,忽视了人际关系中礼尚往来的重要性。

A2规划

目标:为了促进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按照互惠心理的原则,与同事保持礼尚往来

行动:

1、主动送礼。有意识地与同事之间主动保持礼物往来,礼物不一定大,一件水果、一支笔、一本书、一个生活用品等等小东西,足以表达我对同事的重视。送礼的时机,选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视的节日,二是六一儿童节,刚好我同事的孩子都处于儿童阶段,三是同事有喜事时,比如提拔、乔迁等。

2、接受礼物。在接受礼物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必须保持愉快的态度。有时候有的礼物是我不需要的,甚至我不喜欢的,都应该要表现出很乐意很高兴的样子,要知道,礼物背后是人,承载着人的感情。因此,对礼物保持愉悦的心情,就是对对方的认可与接受。二是不要忘记。最好用笔记本记下,不能忘记。

3、偿还礼物。这里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偿还礼物虽并不是马上偿还,但一定要抓住机会,尽早偿还。二是平时逛街、旅游时注意多积累一些小礼物。

总之,礼尚往来,体现的是自己的用心,其本质是自己对同事的关注与重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