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报怨以德。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若
老子说,对待别人的怨恨,要以恩德去回报,这种境界很高。后面孔子说,如果对待怨恨用恩德来回报,那么“何以报德”?别人用恩德来对你,又该拿什么去回报?
孔子说“以直报怨”,“直”是正直、公平的意思,别人如果以怨恨来对待你,你要公平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然后以正直的态度去回报,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对待别人给你的恩德,你要回报给他恩德,这叫“以德报德”。
老子和孔子讲话的对象不同。老子是说给管理者听的,讲的是治国的内容;孔子讲话的对象是一些读书人、普通人。
老子认为,从领导者的位置考虑,如果有员工怨恨你,你应该给他恩惠,感化他,不断启发他的善念,最后让他成为一个善人。
孔子说的是普通人,对于普通人,要“报怨以德”,要求有点高了,因为他没在领导者的位置上。这个时候以底线为主,底线就是“以直报怨”,就是以公平、正直来衡量这些事,比如两人发生争执,只要做事保持公平就行了。
如果普通人能做到“报怨以德”,就很了不起,这种人格局大,一个人拥有大的格局,“报怨以德”,能扭转周围的气场和气氛。
“以怨报怨”是最底层的;“以直报怨”是公平的,我们各不相干,这是中层的做人的层次;“以德报怨”是你对我不好,我依然给你恩惠,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之所以会怨恨,肯定是有原因的,换个角度来看待,可能就能理解对方的怨恨,你一直对他好,他慢慢就会感动,从而开始转化。
如果你能阻断恶的循环,面对别人的恶,你以善回报,就能改变周围的环境,如果以怨报怨,就一直是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可以靠善来终止恶。
不过,“以德报怨”时,要把道理讲清楚,绝对不是一味忍让。一味忍让未必能使“怨”转化,把道理传给对方后,对方明白了,不再继续“怨”下去,这样才会进入“以德报德”的良性循环中。不讲方法就一味对别人好,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