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节奏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生命因涌现而失控 |《失控》Part 1

2017-01-06  本文已影响80人  阿颖sxcw
《失控》凯文·凯利

本文比较长,如果对KK感兴趣,对我信任,对未来想了解的人,来跟我走!

今天跟你分享的是,凯文·凯利的《失控》的第1-4章。在开始前,来试做一道题,很可能你在小学就做过:

互联网、青蛙、人类、机器、合成动画角色

请问上述提到的,哪些属于有生命,哪些属于非生命?

太简单了!人类、青蛙有生命,剩下的都是无生命。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估计你的答案,凯文·凯利老爷子觉得不大满意!

你问,这老爷子是谁?凯文·凯利,大家亲切称他“KK”,关注我的朋友,可能都留意到前面的文章,还几次提到他。他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未来学家,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第一任主编,也做过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全球概览》的编辑和出版人。他的文章和作品多次出现在《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刊物上。

KK的最新著作《必然》,我去年读过,不过为了系统了解KK的思想,我还是决定从第一本读起,从头跟你分享这本大部头的伟大作品。

《失控》牛逼的地方在于,1994年成书,那时估计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没见过电脑,而站在20多年后的今天,你再来看当时书中预测的内容,发现很多都是对的,并且对未来依然有预见性。

在过去的2016年,不是说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开始进入后产品时代,产品转向服务,这大概就是互联网下半场的趋势。但这个道理,你知道就写在《失控》里,现在的情况完全印证了老头子的说法:

只有把产品当作服务来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你卖给顾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顾客做了些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与什么相关联,它做了什么。

如果你能早几年阅读此书,大概会对你有极大的启发。

好了,言归正传,本书围绕的主题“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人类该如何理解它?又如何认识我们自己?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过我们的生活?

之所以读到前四章,先跟你分享,是因为刚好这开头四章讲的是“生命”,接下去就开始讲“进化”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失控》,KK三部曲中最大部头的一部,24章节,65万字,如要详细说来,一次性是难以讲完的。

开头的那道题还记得吗?KK看来互联网、青蛙、人类、机器、合成动画角色,统统都是有生命活力的,他称他们是“活系统”。

“人造”与“天生”,“机械”与“生命”,这些词语的含义在不断延伸,直到有一天,你可以把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看做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看做成生命。这里蕴含着本书最重要的两个具体的趋势:

人造物表现越来越像生命体。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KK把这种未来,称为“新生物文明”。读KK书的人,向来都是比较乐观,未来世界,并不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是温暖和善的新生物文明。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那些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你现在身边开始出现的那些高级的智能家居,大概就是这种未来之物的初级阶段。

当然,你会觉得很好,是的。在我们把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我们所创造的机器中的同时,别忘了我们也在丧失对他们的控制。他们获得了野性,并因为野性而获得一些自由、意外和惊喜。你为了自己的控制欲得不到满足而懊恼,但是别伤心,这是件好事,想想你和你父母,或者你和你孩子,大概就接近这种感觉,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脱离控制,他们会自己适应环境,自己发展,这是最美妙的结局。KK提了一个所有造物主都必须面对的两难窘境:

他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自己最得意的创造物。

这个道理,就是书名,失控。既然失控了,你要怎么来“管理”他们呢?KK请了一位大师来为你解惑传道,这位就是蜜蜂。KK提倡的就是“蜂群思维”,一种高明的分布式管理。这种集体智慧,只存在于蜂群这个整体,而不是存在于每一只小蜜蜂。书中此处,用了卡彭特的实验,近5千人,通过手中纸棒的红绿色,一半人控制翻滚,一帮人控制机头倾角,来同时控制一架玩具飞机的飞行,结果十分成功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类似这样的有蚂蚁群、鱼群、鸟群,它们运动时会产生一种群体性的规律,仿佛这其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协调着它们

KK把这只“手”,叫做“涌现”。这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一个需要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保持大量虫子能够互相交流的情况下,增加数量,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

要想洞悉一个系统所蕴藏的涌现结构,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运行它。单个蜜蜂是没法研究其中的蜂群特性。于是有个普遍规律,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就像,我要研究一下你的性格,然后取了你身上的一个细胞去研究,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你的性格,性格是大量细胞组合之后产生的“涌现”特征。

虽然是薄薄的前四章,但刷新我认知的可远不止这些。既然谈到了人,KK在书中给了一个你之前可能没想过的看法。如果问你,你的想法来自于哪个身体器官?你估计会不容质疑地回答:大脑。似乎社会总想教育我们:人体之中有一个控制中心,无论是现在所说的脑,还是宗教史上说的心。我想大概是跟以前提倡的中央集权有关系吧,而这套东西来到互联网时代,便开始土崩瓦解。

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指出人体没有所谓的灵魂居所时,说了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如果你仔细看看大脑内部,会发现这是一所无人居住的空房子。

人类有大脑,但它既非中央集权,也没有所谓的中心。还记得上面提到的“涌现”吗?意识是从一个由许许多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这意识,包括你熟悉的记忆,以往你会觉得,记忆不就存在大脑的海马体中吗?但现在,你会发现,记忆的过程与感知的关系非常紧密。想一想,是不是每一次你回忆某件事时,总是伴随着大量的感知,比如:

寒风瑟瑟,山路崎岖,点点星光,温馨团聚……

在整个人体神经网中,记忆是感知的一种,当你在回忆时,实际上是重现了原来的感知行为。读到这里,我想着大概可以解释那么多换了器官、输过别人血液的人,会发生一些性格上的改变。这估计很大程度上,这些身体组织里就有一部分记忆,而移植到他人体内,他人的大脑就会读取其中的记忆,产生一些新的性格。我觉得大脑更像CPU和内存,而身体其他组织承担硬盘的作用,硬盘更换,CPU就会读取新硬盘的数据。

之前,万维钢老师在专栏里一篇文章《性格到底是什么意思?》中,提到性格并不是固定的,它更多是一种依据情境而定的东西。KK在这里也提到了,在生活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心境下,我们也变换着自己的性格。比如你在一个熟悉的朋友面前,很放松,侃侃而谈,幽默风趣,给人一种很外向的感觉;而另一种情况下,你到了一个聚会,周围都是陌生人,拘谨无比,这时给人一种内向的感觉。那请问,哪个才是真正的“你”?都是,可能这些不同的“你”{存在你体内不同的,当遇到的事情不同时,你就会调用不同的性格。

谈到此,单个人就已经有了这种涌现的特征,那更多的人呢?还有什么潜藏在人类群体当中没有涌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就留给你思考了。

“涌现”这种奇妙的特性令人着迷,KK对此主张: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管理。这点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而我们人类在现今互联网时代,已经大规模地在推广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那你问,原来的那种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心化管理的公司制度为什么存在这么久?中心化的组织,在小区域的简单社会结构里,可以保证很高的效率。而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多,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来的旧体系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变成阻碍进化,导致活力的丧失。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管理,保证底层人员巨大的自由度,人员之间自由交流,那么由下而上,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活力。KK对于此也提出自己的一个经验法则:

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

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

在人类之上,把去中心化的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大概就是互联网,KK那会还叫网络。网络随着大量人类的接入,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开始演化成为“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物品的信息进一步接入。这个庞大的体系,很可能已经在人类头顶上空苏醒,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它在囔囔自语,这一点在以后,为你解读KK后来的两部著作《科技想要什么》《必然》,会逐步跟你讲解。

KK在此处,提到“网络有其自己的逻辑性,与我们的期望格格不入”。我看到此,不禁一想,有个词蹦出了我脑袋,那就是“黑天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扩展,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全球的“黑天鹅”事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过去的2016年,都被人成为“黑天鹅元年”。如果网络与我们的差距在不断,那么我们就没法去理解中其中的许多事情,未来就很可能有更多的黑天鹅事件,这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由此来讲,如果用“原子”概括了20世纪,那么“网络”无疑是用来概括21世纪。有许多大牛呼吁我们拥抱互联网,拥抱不确定性,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未来很多机会,就潜藏在互联网的不确定的边缘,边缘,就成为了新生命诞生之地。想想看,你现在接触的许多“跨界”或“斜杠青年”,都是在瞄准这片肥沃的草原。

在“人造与天生”这部分,可以KK概括了:自然进化强调我们是猿类;而人工进化则强调我们是有心智的机器。达尔文带来的进化论,使得人类不情愿承认自己是猿类的后代。而未来新生物文明,将使人类再次不情愿承认自己是机器的祖先。想想看,现在你周边的智能家居,无不是人类往这些小器具中,加入“生命”之力量,使能它们变成了灵敏的小精灵为你服务,而且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们将会不断学习,更好地服务你。这些当下热门的门类,在KK的书中都提及了,不能不佩服他老人家的预判能力。

最近,Master在围棋界又展露头角,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生的物种正在崛起,未来,我们与机器可能成为同类,甚至就是你工作身边的同事。现在我们还在指挥他们,当哪一天机器人开口反驳了我们,谁不会心生敬畏呢?

在谈完“生命”之后,第四章的内容就呈现为承上启下,借由生命的力量,来恢复一片生态系统,这里面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进化。进化不仅仅发展了群落的机能,而且还对群落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细调,直到群落最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熵增原理,但是生命的巧妙之处,就是一个熵减过程,能把看似混沌的东西,慢慢聚合成为有条理性的东西。反混沌就是生命的特性,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

这里要恢复一个系统,是一件需要非常长时间的过程。KK强调了生态系统和有机体一直都在成长,系统收益递增是通过多次不断的尝试才能获得的。你会不会觉得这点很熟悉?我觉得,这应该就是现在流行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产品思维。所以,我们看产品存在着一个生命周期,它本身的不断迭代,就是在不断进化。

那好了,本次就先到这里,下一次,将从“共同进化”讲起。

拥抱未来,读KK三部曲,下期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