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青春

当坚持成为了习惯

2018-10-10  本文已影响247人  a13b16778577

想问问你们,有没有自己坚持了很久的爱好?

你是否把它当成了一种习惯,当你不去触摸时就会感到不安与恐慌?

在这里,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当坚持成为了习惯

我目前读本科二年级,在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平时学校管理非常严格,课余时间虽然有,但却也不多。而我自己,有一个坚持了九年的爱好,就是小提琴。

一年365天,我可能只有三天没有练琴。

一开始,我对这份“坚持”并不接受。

初学琴时,年纪小,贪玩,看着别的小孩子放学之后就出门玩耍,在家里被父母逼着练琴的我自然是讨厌极了手中的这把琴。即使七大姑八大姨带我出去旅游,父母也让我把琴背上,叮嘱我白天看山水,夜晚宾馆练琴。

一开始,我有过反抗,比如刻意把琴弦调松,或者把手指划破,这样幸许就能逃过这一天的练习。

可天下父母,哪有不懂小孩的心思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察觉到这是我故意而为,我只知道我把手指划破后却被他们教训了一顿。

“你明明知道你要练琴,怎么还不好好保护手?”

心虚、害怕交织在一起,我感觉很懊丧。

后来的日子,我越来越强烈地感知到:父母让我练琴的决心,只会是有增无减。

在压力的逼迫下,当时的我,在那个小县城里,在没有名师指导的环境下,只能学完后回家自己练琴,把光盘上的曲子来来回回听数十遍,反反复复模仿演奏家的指法弓法和神态表情。

若是练了数遍之后,还是模仿的“四不像”,父母脸色就很不好看了。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候对琴真的是恨到了骨子里。

不过后来,也是因为这样,我尝到了一点点的甜头。

我记得学了两年的我在暑假考七级的时候,一个学了七年的姐姐也考七级,证书发下来后,我的本本上写了个“优秀”,她的是个“合格”。

事实上,一个七级证书并不能证明什么,但它或多或少见证了我练琴所付出的努力。

那个时候学琴有大课班,我们练琴的时候,父母就坐在后面讨论自己的小孩每天练琴多长时间,别的父母都说十几分钟吧,最多半小时,我妈当时就特骄傲地回答,四个小时。

是的,作为一个初学者,屁都不懂,拿起琴练一首《小星星》加上几个音阶练四个小时,简直就像是在锯木头。我爸妈有时候也嫌弃说太难听了,但还是让我抓紧练。

付出后总有一点点回报。学琴四年考了十级,市里的权威比赛拿了数个一等奖,也常参加省里的比赛,想向一些专业的牛皮的人讨教讨教。

有人问我:“你坚持这么久,练的挺不错,当初怎么不走专业。”

我也只是笑笑,并不多作回答。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有一笔账,算的清清楚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境中等,若真的走上专业这条路,所需的费用绝非小数。当然,这不怪父母,他们也希望我走专业,愿意把房卖掉供我学琴,但我当时就是不肯,或许那时候,即使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还是没有完完全全接受它吧。

真正接受它时是多久,我也不太清楚,这其中感觉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感情,从最初的好奇心——再到练琴的枯燥乏味——再到憧憬玩耍时对琴的厌恶——再到不断取得小成绩的一点点欣慰——最后慢慢地接受它,并把它当成一个习惯。这一路走过来的酸甜苦辣,真的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呢。

不过现在的我,对自己也还算满意,没有父母的监督,自己还是挤时间每天练上两小时(业余时间有限,又加之没走专业,就还是以读书为主啦~)。即使在少数时候会有点厌倦,受心情影响而不想练琴,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好像这一天白活了似的。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打败了邪恶的“懒惰小人”,找空地方练琴去了。

当坚持成为了习惯

不管所坚持的事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一旦它变成你的习惯时,你也就有了精神依靠。

在别人问你有没有坚持很久的爱好时,你可以骄傲地回答“我会练琴呢”,或者“我写的一手漂亮的文章”。

而我相信,坚持久了的习惯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你也有信心随时随地把它展现在他人面前。

所以,你——为什么坚持一样东西?比如写作?比如看书?比如定期旅游?

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每个人出发时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我希望,出发后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在我问你时,你若能说——我所坚持的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定会为你鼓掌。

以此,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