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5)
明天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期待已久的复习公开课,面临来自全县的初三的语文老师,按说多少会有点紧张,但转身一想,其实也没有什么,一切的紧张和不安都是来自准备不充分,当自己心中有底气和把握时,自然就不会畏惧什么。有心理学家曾说,你怕什么,就去尝试做什么,是的,当你感觉到上公开课会有不安,那就反复去打磨好,当一切准备妥当,就没有什么好退缩的。
截止到目前,对这个复习课件所有又疑虑的地方均作了翔实的注解,也反复论证其中的要点,为的是不留半点疑惑,消除心中所有的不通之处,力争呈现出一堂高质量的复习示范课。
从个人语速和语调来讲,要控制好时间节奏,特别是相关重要知识点时,要有的方矢、游刃有余的讲解清楚。清晰地记得之前年轻时打球,拿到球或抢到球,当自己一味进攻时,面对对方的包抄和严厉防守,这个球就不听使唤,一股脑就往前冲,以致于很好的一个球要么随意丢失或被抢断,留下的是更多的懊恼。后来知道急速带球时有一招叫做“急停”,当然这是一种熟练的运球技巧,当地方蜂拥而至,可以采用“急停”迂回虚晃而过,顺利摆脱对方的防守,说得专业一点,这就是把握好运球的节奏,也是一种成熟的打球方式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上篮效果。往往球星就能有这种完美的控球技能,一般的球员还真做不到这个层次和水平。
其实上课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成熟的语文老师,更要深得其中的要义,要有专业的控场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的结果。对上课的老师提出的较高的要求。总记得年轻时上课,不停的讲,都快要“口干舌燥”,还在嘶哑着嗓子不停地作解释,生怕学生领悟不到自己的意图,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效果怎样?自己搞的精疲力尽,学生却不一定领情,只能说当年的自己的很卖力,很有干劲,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许多年后,自己在实践中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从此以后,上课再也不会“声嘶力竭”了,或许这就缺乏专业成长付出的代价,走了很多年的弯路,真正的“明师”还是要回归基本功,夯实个人对教材的熟知程度,深入钻研,以探究文本的核心内容。
所以,明天的课,我想呈现的就是这种能控制全程节奏的课,老师本人能游刃有余,说该说的话,讲解好该讲述的内容,至于其他不说或少说,使课堂呈现出简洁而简单的课型,这就是我要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自己长期要奋斗的方向,于漪老师的名号,按开东老师说,是她上了多少节一步一步练出来,前辈的这种执着就是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