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年(补记)

2017-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张麓V

自身先天不足遭遇“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使找钱过程异常曲折。是不忘创业初心硬着头皮打好一手烂牌,还是顺势而为更换跑道?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每次被各路投资人或直白或敷衍的拒绝时,甚至开始怀疑过去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改变,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以上两种都只是态度和方法,最根本的是回归到事情本身  --  从各种层面分析判断到底值不值得做。剩下的就是反复推敲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并逐一落实。

六年前的移动支付领域,还没有红包、NFC,支付宝也没像现在这样无处不在,当时因为团队拥有几项拿到今天也还算领先的支付专利技术,让急于想在移动支付风口吹起十二级大风之前占一个位置的股东们兴奋不已,于是一夜之间公司被成立了,团队被创业了。

当时还是一个初级产品狗,关于各种商业模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看热闹阶段,完全没有能力预判项目能否存活,徒有一腔热情。  如今想来,一个连明确的运营计划都没有、技术团队为主、长期缺失运营负责人的项目,要想成功恐怕只能求助概率神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开始了各种“试错”,有那么一段时间还为自己的执行力感到小得意,但随着寡头崛起,日子没那么好过了,对一个没有资源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小团队,日子开始难过,越来越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声音开始质疑,到底该不该进入“移动支付”这个烧钱无数的领域。中间团队技术骨干出走,只剩4人坚持到现在。

试错还在继续。今天回顾当时的试错,事先没有做充分推演、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业务本身是否可持续,注定收效甚微。尽管已经把每个人的工资都压低到只有同业一半的水平,依然不可避免出现了资金问题,技术团队虽说可以靠着接单糊口,而且尽量按照业务相关方向选择项目,但没有自己明确的业务主线,前景渺茫。

就这样撑到了2016,从年初开始进入疯狂找钱的模式,期间接触过各种战略投资人、财务投资人,甚至考虑过众筹,最后都败在没有明确的业务模式上面。过程痛苦但并非一无所获,正是在密集的碰撞和随时面临关门的高压之下,团队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如何把项目价值做出来。从下半年开始,团队选择放弃之前作为融资核心的专利技术,转而开始在同一个大方向下寻找新的切入点,这个小小的改变,使融资出现转机。

然而,投资的本质是追涨杀跌,即便当时脑子一热签了意向,静下来之后还是会设法止损,团队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从捞到救命稻草的喜悦,到被拖到濒死的绝望,最后才明白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不断的打磨产品,用哪怕最后一点资源,也要做正确的事。同时还要在绝望中管理好心态、预期,避免在焦虑中出错牌。

临近年末,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基本上摆脱了盲目死撑的局面。更多问题留给新的一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