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学
我对高考有确切概念还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的我俨然被高考的气氛所带动,于是开着马达前行了三年,拿过年级第一,也参加过各种比赛,即使尘埃落定于一所不甚喜爱的学校,但也算没白费力气。
后来我在想,假如我初一就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凭我的能力,也许能拿下市里最好的高中的最好的班。但这也意味着我会有一份乏陈可言的青春,因为我又不是什么天资聪颖、禀赋特异人士,可以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发展很多兴趣爱好。实际上相反,我并没有像苏老爷子、白居易他们一样发愤读书废寝忘食,而是像风雨中的弗吉尼亚号一样无拘无束地前行着。很多“叛逆青年”干的事情我似乎也接触过,比如我看acg,我打游戏,我录歌,我拍拖,我混贴吧,当然除此之外,我还自学ps,自学rpg maker等等。直到初三幡然醒悟开始着手准备眼前最重要的中考,才收心奋发了一回,我以为我要成功了,结果还是留在原来的中学,虽然是最好的班。
不过我在高中伊始,始终认为我初一下半年和初二全年的生活非常萎靡非常颓圮,也不愿和人提起那段时间的自己。初中班主任老满在我考年级前五十的时候也时常提起我之前的状态是多么的消极,也许这是让我拥有这种自我暗示的最主要原因。可是我现在再回首这段往事,却懂得坦然去接受自己的是与不是了。
初中我主要在物质上体验生活,高中我主要在精神上体验生活。
初中
可能是因为家里电脑买的比较早(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并且办宽带也早,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同龄人中较早接触cyberspace,拥有虚拟身份的那批。小学四年级在老爸的启蒙下接触ps(然后触发后续一系列效应,我就不多说了),六年级在贴吧为别人设计签名,又因为狂热地喜欢机器猫于是混在了机器猫吧认识许多朋友,这也是我非常珍重的第一批网友。
后来我发现互联网的世界实在是太大了,很多感兴趣的东西都想去体验一番。于是在初中二年级我迎来了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最放纵的时刻。我玩1001m,投资巨大;我沉迷writing music;我上课睡觉;我还人生首次被表白,稀里糊涂接受了一桩感情。总之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在此时爆发,也预示着它将在某时戛然而止。
那时成绩很糟,但是到下半年却有端倪出现。我发现自己对理科的领悟能力很强,对历史和政治喜爱有加,终于在初三的第一次考试时逆转局势,跃居班级第四(好像是?无所谓了..),之后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最好的时候考过班里第三,还是那句,我以为我要成功了,结局还是颇为感伤。
偶尔我会思考,为何我没有在初二像一些人一样彻底地堕落下去,从此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我觉得主要还是跟家庭环境有关。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姨是博士,隔辈都是踏实勤劳的、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人。我被期望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女性。所以我在叛逆的过程中会时时有标杆立在眼前,让我不敢偏之太远。当然,在我的非叛逆时期,也是有很多优良的表现的,比如小学时学过数学竞赛去BJ参加过英语全国口语比赛喜欢读百科全书搞搞生物育种和物理电学实验之类。
高中
初三暑假对我高中阶段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当时已经自信心爆棚了,试着去报了几个最好的先修班(所谓特奥班...),却没想到它为我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母上给我买了几本关于高中学习方法和励志故事的书籍,我无意间拿来阅读,却没有想到它对我学习观的重塑起到了如此不可估量的作用。几乎可以说,我在高中初迈出了既准又稳的一步。
事态发展可想而知,我在良好学习观的指引下,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各种知识,并且在课下研究一些竞赛以及一些超纲知识点。很快我就进入了一个良好循环,稳坐年级前三,参加各种比赛,参与各种有趣的知识讨论,作为班干部统筹班级事宜,并且拥有了很值得珍重的师生情和友情。似乎外表已经光鲜亮丽了。
再提高中,我对曾经的成绩已经印象不深,唯独记得那些老师,那些朋友(尤其是温喵),还有那些读过的书。我在这段芳华,培养出了一个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习惯,便是阅读。那种仅仅是看到一段文字便能让我垂泪涕泣或者仰天长啸,让我立刻醒悟这个世界原来这么不同的感觉始终刻骨铭心挥之不去。高三有段时间自己比较消沉,成绩也不够期许,我就逃避在书籍的世界里,直至高考前我也依旧没有放下在书籍中的探索(也许这是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吧)。哎,又提起这些书,其实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借此说明我的世界观真的是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以致后来经常被人说这家伙有着不合年龄的成熟。
回顾自己的初中和高中,hell and paradise?我不敢这么说,总之就是觉得自己体验的比较全面,不算虚度青春,亦无悔过之意。我相信这是上天的安排,无论好坏,我亦接受。
那么,起航吧。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