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沟通?

2020-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尘埃光景

假如你现在眼睛不舒服,去医院看眼科医生,而他只听你说了几句话就摘下自己的眼镜给你。

“戴上吧”他说,“我已经戴了十年了,很管用,现在送给你,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

可是你戴上以后根本看不清,由于眼镜度数不匹配,你感觉头晕眼花。

“我什么都看不到”,你说到。

“怎么会呢?”医生说,“我戴的时候很好啊,你再试试”

“我试过了”你说,“可是眼前一片模糊,而且头晕眼花”

医生有点恼,“你这人怎么回事,你看我对你多好啊,我把自己戴了十年的眼镜都给你了,你还不领情”

下一次你还会再去找这个医生吗?我想肯定不会,你甚至觉得这个医生脑子有问题,不诊断就乱开药方。

但是我们很多人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常常发生类似的问题。

比如,孩子告诉你他不想上学了,你还没听他说完就有点上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你不想上学了?为了让你上这个学校,我和你爸费了多大劲,我们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你有这个能力,可是就是不愿意用功学习balabala”最后还要补一句“说吧,跟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沟通不是有效的沟通,那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呢?

从概念上讲,沟通就是与人交流。沟通的本质就是用最精简的话,把事情说明白。而有效的沟通是指交流的双方能够相互理解,不产生歧义,有效传达交流信息。

但事实上,有效沟通并不容易。很多时候,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知识背景、立场站位和考虑问题出发点不同,彼此沟通起来往往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一个沟通原则叫做:知彼解己。所谓“知彼解己”,首先要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而了解对方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看似很简单,但很多人缺乏足够的耐心。就像前文提到的孩子不想去上学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

也有一些讲倾听技巧的书,告诉你在倾听的时候要点头,要与对方有眼神交流,但是不要死死地盯着别人的眼睛,而是盯着鼻梁等等。

实际上,这些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心,倾听时你的心要保持在场,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对方,关心他说的话是什么,他实际上要表达的又是什么。

这就是有效沟通的第二个方法:弄清意图。

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可以让沟通的效率更高。比如,别人让你搬个一米高的桌子,你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桌子,于是你无功而返,结果被告知搬桌子是为了取下坏的灯泡,没有桌子凳子也行。

如果在沟通之初,你能搞清楚对方的意图,那么在执行的时候就能灵活把握了。

有效沟通的第三个方法是:说人话。

所谓“说人话”就是在沟通时,要说别人能听懂的话。如果你张口一个新概念,闭口一句外国语,那么你们的沟通注定不会有效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兼容”,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一样,要能兼容,能互相交流信息。跟不同认知水平的人沟通,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逻辑,使别人听得懂,听明白。

这就要求你在表达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太专业的术语,要尽量通俗化,口语化,例子化,尽量不给对方增加理解难度,让对方彻底理解你要传达的意思,最终实现有效沟通的目标。

第四个方法:理解对方的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件事,提出一个方案,觉得非常好,但身边人却不配合,不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甚至反对。

这很容易让我们恼火,觉得别人是傻X,那么明显的事都看不出来。

但是别人为什么不配合,为什么反对呢?他的逻辑又是什么?

人的行为总是有逻辑的,除非精神错乱,否则他的言行一定有逻辑支撑。我们只有找到了他的逻辑支撑,才能解释他的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解决分歧,把事情解决。

总之,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沟通,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弄清对方意图,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遇到争论时能够理解对方的逻辑。

当然,前提是你们都愿意沟通,想要沟通。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并不是不会有效沟通,而是不想沟通。

因此,如果你发现对方根本就没有处在沟通的状态,果断中止才是明智之举。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