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婚姻(之156 外婆的苦难)

2022-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古韵撷趣

上篇说到,流落到来凤村的几十户人家中,胡姣的外婆蒋素菲是第二个懂知识的人,而且在生活逐渐安定后,为村里的适龄儿童学习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胡姣父亲讲述了,胡姣的爷爷为什么没有去找奶奶原因后,胡姣也是悲伤不已。

得知外婆也有类似的遭遇后,又忍不住要父亲讲讲具体的情况。

曾明劝老人胡杰喝口茶,润润嗓子,然后再讲。

同时也安抚胡姣不要太伤感,那段苦难的历史,其实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的苦难,而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苦难。

大家围桌而坐,虽然品着云雾香茗,但却没有感觉到有多香多甜,只因为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这段苦难的历史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朋友胡姣的亲人身上,心中自然又多了对胡姣的几分怜爱……

胡杰老人,喝了一口云雾茶后,继续说:小姣啊,你外婆的经历,其实并不是她直接告诉你爷爷的。

而是谢莹老师转述给你爷爷的。

因为国家派江书记和谢老师两口子来到我们村,领导大家奔幸福的同时,自然要找每个家庭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加上谢老师和你外婆同为知识女性,自然比别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因为我和你爷爷,你外婆和你妈妈同为一个互助组,而所有安置在来凤村的家庭中,只有你外婆家是孤女寡母,家中没有一个精壮劳力。

谢老师告诉你爷爷,你外婆的一些情况,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她,毕竟了解一个人以后,做起事来也相对方便一些。

谢老师说:你外婆蒋素菲,祖籍就是蓉城市的,你外婆的父亲,也就你曾外公,早年求学到了京城,学业有成后,留在京城任国文老师。

后又结识了你曾外婆,夫妻恩爱,生下你外婆。一家三口,度过了好几年幸福美满的生活。

直到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打断了,也打破了一家三口的宁静的生活。

迫不得已,举家南迁回到蓉城老家。才安顿不到一年,日本人又打了过来,全家又只好随相应机关,迁到西南储省。

好在你曾外公之前的工作努力,成绩斐然,尚有些积蓄,加上又在迁到西南诸省的大学里任教,三口之家还不至于生活困顿。

只可惜你曾外婆,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经过长途跋涉,担惊受怕,加上水土不服,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在抗日胜利前夕,病逝了。

伤痛归伤痛,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喜悦。

军民联欢中,有着海外华侨背景的远征军某军少校高参,在联欢会上,与你外婆一见钟情,良好的家风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相同爱好,在你曾外公的支持下,双方定下终身。

随着国府的回迁,你曾外公和你外婆也重新回到了京城,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你外公最早被派往了东北,参与了东北的接收。后又因为懂英文,又参与了由美国居中的国共双方调停。从那时起,你外公才对共产党有了深刻的了解。

回到京城看望你曾外公、外婆和刚满一周岁的女儿(你母亲)时,无比忧郁地谈及了国国府在接收过程中,“五子登科”的种种腐败现象。

并直接告诉你曾外公和外婆,如遇战事,可先迁回老家蓉城,静观其变。如若再不济,可托身于共产党一方,可保生命财产安全。

刘婷问:胡叔,为什么胡姣的外公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本质,但又不直接让他们尽早投奔共产党呢?

曾明插话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府南迁,发起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众多有文化,有见识的青年,包括海外华侨等热血青年,纷纷加入了远征军的行列。

他们用青春,用热血帮助国家抵御侵略,并怀着抗战胜利后,为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奋斗的信念,又重新奔赴新的战场。

但现实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就像小姣的外公这种有识之士,就算没有任何人去教他,就凭他的知识、能力和判断,都可以得出哪个政党好?那个政党有前途?

但他们的心里又存在着一种愚忠的思维,只是没想到,自己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身份,被现实击的粉碎。

不甘心的同时,又期待着有好的转变,大局上无能为力,具体工作中却还能得到重用,毕竟身为少校高参,学识、能力和竞业精神摆在那里,左右绯徊,很难决择去向。

另一方面,又不免担心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所以便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判断的,又一一告诉家人去做选择。

小姣的外公就是当时,这批有知识、有文化的热血青年中的典型代表。

刘婷及大伙听了曾明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

胡杰老人也是十分欣赏,曾明的博学多才。

然后继续说:果然不出你外公的预料,随着国军在东北的败退,你外公也被调到了京城任高参,而且官升一级,成了中校高参。

你外公并没有因为职务升迁而有任何开心的地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你曾外公、外婆和才三岁多的女儿(你母亲)赶紧先迁到蓉城老宅。

老宅在长沙会战中毁于一旦,是你外公,凭海外华侨、远征军少校高参的背景,找关系开了绿灯,花自己的钱修葺的。毕竟当时的海外归侨比起国内来,要富有得多。

你曾外公、外婆和你母亲一起回到蓉城后,其实也没有安定太久,随着平津战役的结束,你外公又陷于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你外公又撤到国民党,想划江而治的江南防线……

你外公乘公务回蓉城,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自然喜不自禁。

你曾外公非得自告奋勇,带着外孙女(你母亲)出去买点水果和菜回来,招待姑爷,其实也是想让你外公、外婆多聚一聚。

殊不知,当时的蓉城已经是混乱不堪,蒋系、桂系、地方军阀,各自为政,各不买对方的帐。

交通混乱、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败退的溃兵也充斥着大街小巷,强抢强买,动辄亮家伙威胁穷苦的买卖人。

你曾外公,好不容易用高价买了一点香蕉,苹果,还有一点猪肉,也顺便买了一包芝麻糖给你娘。

可万万没想到,你曾外公带着你妈往家走时,在躲避一辆横冲直撞的溃兵车辆时,直接后脑勺着地摔在了地上,当时就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你母亲也才5岁多,摇着你曾外公的身体,号啕大哭……

你外公外婆看到时间有点长了,老人和孩子都还没回来,于是赶紧出门去找。你外婆带着外公,沿着着习惯的路线去找,才看到凄惨的场面……

立马凭江防司令部中校高参的身份,将老人送到部队医院,但为时已晚,不到两天,老人因颅内大出血医治无效走了,连句话都没留。

你外婆哭得死去活来,你外公也是眼中冒火,义愤填膺,如果不是你外婆,死活的拦着的话,估计你外公肯定就拔枪,去了维持治安的警察局,索要凶手了……

你外公外婆除了懊悔让老人出门去购物之外,也只得草草地将老人安葬了,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实在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办法来祭奠老人了……

你外公处理好老人的事后,也仅仅呆了两天后,不辞而别。

等你外婆醒来后,你外公留下了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张写了字的便签。

上面写着这样的字:

吾虽不悔当初,海外归来,投笔从戎,驱除鞑虏,报效祖国,但依然自省,忠奸不辨,是非不分,幡悟太迟。

幸得烛光,心中豁然,吾下定决心,欲为家人之幸福、国家之和平而奋斗。

然,心里万言,未能叙及一粟,爱妻如你,此生不渝。

望好生将婉儿抚养成人,不求富贵,平安健康,便可告慰老人。

对了,据谢老师讲,你外婆在跟她说心里话时,把这封没有称谓、没有落款、没有日期的信笺给她也看过。

而你外婆诉说这封信时,完全是背给谢老师听的,足见你外婆把它看得有多重。

胡叔,胡叔,我打断一下你,请问这封信还在吗?曾明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切地问。

以前都是小姣妈妈保管的,她去逝后,我在整理哪口旧皮箱时看到过。我因为早年听谢老师讲过,并铭记于心了,所以也没有再去翻看过。

只是后来,睹物思人,心里悲伤,于是我就把它放在床底,还用旧的床单包裹起来了。

久而久之,再拿出来一看,已全部潮湿发霉,腐败不堪了。

当时我也是懊悔不已,这毕竟是他外公、外婆给小姣留下来的唯一信笺。

小姣虽然沉浸在外婆一家人曲折、跌宕起伏的苦难的境遇里,眼泪也是汪汪的,但还是问了一句:曾明你又想到了什么?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