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历史学习(十九)内外一统

2020-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kiss2me

消除了诸侯王的威胁,汉武帝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各项制度的建设上来,在他统治时期,专职主义的帝国制度也更加完善。

首先,他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赢得了读书人的支持。这看起来是确立了儒家学术的统治地位,实际上是为了汉武帝自己建立内外朝制度做准备。表面上,国家采用儒家主张治理国家,这样更利于百姓接受,同时又可以利用儒家的忠君思想,让更多读书人为皇帝服务。而内朝则的官员,则是由汉武帝信任的官员担任,这些人自然不可能违背他的意愿。这样就形成了,内朝先将皇帝的决策通过,外朝官员则负责配合执行的局面。

那些因为汉武帝才有机会做官的读书人,即使想到对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而即使有个别人反对,在汉武帝这样强悍的君主面前也并不容易。早知道,在汉武帝一朝做官可是极度危险的,他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十三位丞相,却只有六位得以善终,丞相都是这样,其他官员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当然,这其实和皇帝要限制宰相的权力,加强自身权力有关,这和朱元璋的铁血手段还是略有不同的。当然这种把权力集中皇帝的做法,其实也是皇帝制度,终将灭亡的原因,只不过这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政治上的稳定,让汉武帝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方面,如盐铁官营,这项政策让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充实了国库,也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这就为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更多的财富。

说到匈奴,这一直是困扰汉帝国的一个难题,汉高祖刘邦就曾被围困在白登,如果不是用了陈平的计策,估计就得做匈奴的俘虏。因此这之后,汉朝政府都是采取和亲的政策,希望以此换取和平。然而匈奴人的文化比较落后,眼中只有利益,抢夺财富、食物和人口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而强大的匈奴骑兵则是他们掠夺的工具。一旦和亲所得用尽,汉匈之间的和平也就此结束。

为了一举扫平匈奴,汉武帝可是花了不少心思,而我们首先要提到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张骞。张骞通西域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只不过这并不是他出使的本意,汉武帝起初是打算联合被匈奴侵扰的大月氏,双方一同出兵对抗匈奴。可惜张骞在途径匈奴领地时做了俘虏,十年之后才逃了出来,当他经过大宛、康居、大夏等国,最终来到大月氏时,他的请求却被拒绝了,无奈之下,张骞只能启程返回长安。不知道是不是真去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归途中的张骞又一次被俘虏了,要不是一年后匈奴内乱,张骞还不知何时才能返回长安。

公元前126年,饱经磨难的张骞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一个叫堂邑父的仆人回到了长安,结束了这场历时十三年的出使。为了表彰张骞忠贞不渝的节操,汉武帝册封他为太中大夫,之后张骞随卫青出征匈奴有功,获封“博望侯”。七年以后,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的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王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真正的联系。虽然直到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时,这一地区才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但我们仍然记得他的功绩,和他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所做的贡献。

沟通了西域各国,让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更近一步,而拥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良将,更是让这场战争的胜利失去了悬念。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击败匈奴,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将汉朝的版图推进到了漠北。而对匈奴军事战争的胜利,也让汉王朝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