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听书200天以上有什么变化

2019-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晴嫣

每天上下班通勤路上,看书是比较困难的,坐车太拥挤,哪里有给你能翻开一页书的地方,但是一天来回通勤两个小时,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个时间。在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了樊登读书会,要不怎么说,当你急切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它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开始的时候有7天的免费会员期,我就如饥似渴的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听,用差不多50分钟的时间听完一本书的精华,关键是在樊登解读过程中会进行很多实际例子的一些联系,旁征博引,有的时候听一本书的时候也顺便知道了其他的,怎么找到好书,就是在一本好书里知道其他的好书。

开始时候听书并不觉得给自己带来多么大的改变,毕竟每次听完了也没有刻意去做笔记,或者怎样,那天听了《认知天性》才知道,原来人的大脑是有记忆的,当你强迫自己的去回忆读过的书,或者去应用的时候,这个知识就被激活了。就像一次在看《项目管理精华》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清单革命这本书。写怎么用清单的方法完整一件复杂事情,怎么保证不出错,我们有的时候太相信自己的记忆,但是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是会出现偏差的。飞机驾驶员按照清单去检查飞机,医生按照清单去做手术,工程人员按照清单去施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清单的场景,例如财务要按照科目清单去检查账务,进行结账。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包括说认知天花板,当一个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认知天花板,感觉自己没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了。

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有问题还不能解决,说明你的读的书不够多。我最近也有这样的体验,其实自己的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前人遇到过的,甚至早就研究出了解决的办法,而自己因为没有学习思考,还在那摸着石头过河,每个人都是“盲目”自信的,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想法从某个层面来说是没有错的,因为这样的体验对你自己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把自己的体验经历和最后的解决方法分享给别人,就可以帮助那些有同样经历的人早点摆脱困难,给那些还没经历的人提个醒。

各种书籍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记得自己的在上学的时候是很喜欢自然科学类的书籍的,觉得大自然的生气和科幻世界的玄妙,不太喜欢看小说,但是到了大学,反而是看了很多古装穿越小说,回想起来似乎更多的是为了消磨时间。

小说能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好的小说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讲一个时代的百态人生,社会变化都浓缩在一本书里。但是小说也是很耗费人的精力的,即使是现在,我也并不赞同花大量的时间去看小说。

哲学经典,哲学其实是一门很总要的学科,它研究的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但也因为内容分支太多,比较艰深难懂,成了很多人望而生畏的一个学科,包括我在内,看到哲学这两个字,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但是似乎想要知道生命的意义,就绕不开哲学这个话题,包括之前读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哲学范畴的。

听书虽然并不是动用五感,但是我觉得大脑也是一直在跟着思维的。可以参考认知天性里面提到的,将听书的效果变得更好,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挑战。

樊登的方法是每次看完书就放下来,在录之前再拿出来,自己先回想书中的内容,把思维导图画出来,这样就强迫大脑要去记忆,而用荧光笔去画,表面上是一种很用功的做法,但实际是在让大脑偷懒。

我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下次读书第一遍不用荧光笔去画或者用笔去记,而是将书通读,然后自己将能够记忆的部分记录,隔一个星期再去回想这本书的内容,回想完了再去看。

这个经验在读《项目管理精华》的时候使用过,先通读全书,然后画思维导图,后来又要给在会上分享,做了PPT和实际应用结合。今年3月份又给公司员工培训,又把书的内容回忆了一遍。这样一本书读了不下五遍,对里面的内容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用输出倒逼输入,如果想要有好的吸收效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将所学内容进行应用

既然已经听书接近200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所学进行融合,这可以采用RIA的拆书法,聚沙成塔,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