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熊孩子?用行动来管教,而不是语言说教 ——《孩子:挑战
其实,父母和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就像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交往,一样的是感情那么浓烈,同样也可以只管付出不顾回报。孩子像那种卖着萌的小女友,有时候会无厘头地让你抓狂,不过恋爱可以不理智,如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家庭教育可不能缺了理智。
回想一下我们成人世界,一个女孩子很爱她的男友,男友也很爱她。不过她的男友苦恼的是,这个女孩很依恋他,而且特别作,总是提出很让人很头大的要求。那么这个男孩子该如何正确应对呢?一味地宠溺女孩,肯定不行;讲道理也讲不通,和女人讲道理是自找麻烦;打一顿,更是不可能啦,现代社会嘛。那怎么办呢?
面对喜欢的女孩,有些男孩可以尽其所有满足她一切合理以及不合理的要求;而有些男孩则会自动屏蔽掉女孩的无理要求,做一个理智的恋人。前者可能更容易获得女孩的青睐,后者大概十有八九会被女孩认为不够爱她,会被甩掉。当我年轻时,也会觉得前者是真的浪漫,年轻嘛,敢爱敢恨。而在被柴米油盐熏陶了几年后,我更乐意相信后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能托付一生的人。
面对熊孩子,就像面对小女友一样,一味地宠溺肯定不行;讲道理也讲不通,和女人一样,和小孩讲道理也是自找麻烦;打一顿,更是不可能啦,先不说打完有没有用的问题,打完了自己也心疼啊,在国外更是会触犯法律。那怎么办呢?
《孩子:挑战》第14章至第17章的标题依次分别为:赢得合作、避免给予过度关注、避免权力之争、退出冲突。这几个章节在列举了很多“熊孩子”恶劣行径后,给出的家长应对措施中都有这样一条:父母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不可动怒;面对熊孩子的撒泼耍赖,必要时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离开现场。第18章更是指出: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对于熊孩子的某些行为,光靠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而采取行动才是非常可靠的措施。在以往的社会环境中,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还没有盛行时,采取行动可能就是意味着“暴打一顿”,武力足以说明父母的态度。在现代社会,武力解决不太灵光了,熊孩子也知道讲究民主,大人再这么做就是“暴君”。所以,在现代社会,对孩子采取行动的方式变成了:态度要温柔而坚定,不可动怒,以及必要时离开现场。
不过我觉得虽然两种“采取行动”的具体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第二种方式对孩子来讲依然是一种“暴力”,甚至让我觉得此时家长的行为和表现不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吗?有点冷暴力的意味。因此在文中,作者也强调了,面对一些危及到孩子安全或者健康等原则性的问题时,父母要及时制止,起到监护的作用。
另外从《孩子:挑战》全书的内容编排来看,前面十章的内容类似于理论基础,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这之后的二十八章节类似于实操:针对熊孩子的问题给出的应对策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所以当单独看后面的某些章节时,务必要不时回头翻一翻前面的章节内容,否则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疑惑,会觉得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绝对。
所以,面对熊孩子的恶劣行径采取行动而不是言语的说教,甚至可以必要时离开现场不予理睬,并不是我以为的“冷暴力”。而是要从孩子这样的行为的背后找原因,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家长采取行动、不予理睬的目的是什么呢?而不能单纯地、教条地使用作者提出的这些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