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家(2-3)
2020-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jn_2017
第五章 良知(良知所说的,是一种辩解)
1、个人良知
个人良知的意义是,通过它我们直接感知到归属资格所必须的东西。它类似于平衡感。一旦某人偏离了适用于其家族和团体的某种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他必须担心他的作为会令其失去归属资格,那么他就会产生坏的良知。坏的良知,因为它如此让人不舒服,会使个体改变他的作为,从而让他可以重新归属于此。
个人良知的背后跟着三个需求:对归属资格的需求;对施与受平衡的需求;对序位的需求。
过错与清白却跟善与恶不一样。通常我们带着好的良知去做坏事,带着坏的良知去做好事。带着好的良知去做坏事,是指这些事情是服务于我们与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团体之间的羁绊的;带着坏的良知去做好事,针对的是这些事情已威胁到我们与这个团体羁绊的情形。
一个人好的良知和另一个人好的良知,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相互分开。这与“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要有尊重和爱”的良知是相冲突的。
良知的衡量标准是我们归属的团体中所适用的标准。
2、超越良知的界限
承认别的良知和自己的良知是平等的,两个团体才会超越他们自己的良知而成长起来,来到更高的层面——一个不存在任何否定的爱的层面。所有人在这里都 是不带任何良知的,是纯净的。
3、家族良知
家族良知有三个需求:对所有成员均得到归属资格的需求;对平衡的需求;对序位的需求。
不是很明白。这里说的良知,是与系统相关的,是与归属资格相关的,类似与一种系统共同的价值观或者说是岗位职责,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恶是非标准是不完全一致的。由此,是否正可以解释东西方的差异呢?因为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而且这种良知还没有超越,没有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