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系列读书笔记《抱住棒棒的自己》 - 第2篇

2024-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拿着号码牌徘徊

📚 书籍:《抱住棒棒的自己》
👨🏻 作者: 徐慢慢
☕️ 介绍: 《抱住棒棒的自己》内容是热门漫画初集结,从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四大热门话题出发,以漫画形式重现真实生活困境,用心理学的科学眼光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在读阳明心学的时候,给我莫大启发,实际上,我也是按照,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原则去看待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训练不够,拖延症依然强大,后来我对自己很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发现,我能给予自己动力,而不是源源不断的坠落。后来接触积极心理学,再到这本书。在看古老中国经典的同时,我希望能多看看类似主题的书,学习细节心态的处理。为此记录下在这本书体会到的思考。不妥之处,请指教。

每次我提到“自我接纳”,总有人问我:“慢慢老师,自我接纳会不会导致自我放弃?”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心,是因为我们总是被教育“批评使人进步”,每次出状况,我们总是本能地采取自我攻击的方式,骂自己一顿。

这样真的管用吗?很多心理研究早就告诉我们:没用。

一方面,我们有意识地压抑消极情绪、自我批判,只会让情绪更加强化。只有无条件的自我关怀,才能缩短消极情绪的持续时间,让我们获得足够的力量“重启”。

另一方面,自我批判的人其实更容易认输放弃。每次他们犯错或失败,都会严厉地攻击和批评自己。久而久之,为了避免受到这种攻击,他们一遇到挑战,更容易举手投降。

相反,能自我接纳、能充分理解自己局限性的人,即使跌倒了,也对自己重新站起来怀有足够的信心,愿意多次尝试,多次挑战。但如果,你现在还习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去取得进步,我也希望,你愿意接纳这个“不接纳”的自己。你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有一些情绪需求,等着你去发现。

❤️ 笔记:天啊,我也有这样的误区。比如这样的生活例子。

离职后,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去学习,特别是专业能力。但是每次,我要去书桌前,我都会潜意识觉得痛苦。好不容易,坐上书桌,脑子里会想出特别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父母的责难,可能是之前,前同事责难的场景等等。总之,当这些常情,不受控制的出现在脑子里时候,我感觉到对自己的责难。
于是,我会去点外卖,我去点开娱乐项目去做,不再专注的学习。
这样的情况,给我带来极度的焦虑,我感觉,我无法再工作下去,我干不好我的专业。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到我的焦虑好一些了,但是会陷入长期的空转,过久的停下来。即所谓的堕落。

这个堕落,又会把自己拉回到之前,焦虑的状态。

也就是说,即使停下来,我其实还是在自我消耗的。因为我内心感觉到,停下来,就是什么都停下来,就以为着没有未来。

为什么很多道理,明明知道,还是控制不了。后来我想明白了,很多,行为模式,我们已成习惯,已经形成了物理的神经网络。这些物理存在,要改变,不能一蹴而就。

一定会反反复复,需要不断刻意练习,就训练这个神经网络。真的考验着耐心。

很希望作者的一句话:有了爱和期待,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