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剽悍行动营真的有效么?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硬糖派

2014年5月,我在网上寻找无痛的自杀方法,长期的抑郁与拖延,以及一次次鼓起勇气的尝试与随之而来的挫败让我万念俱灰,只想了结此生。当时我肯定想不到,正是在那个时刻,生命迎来了转机。

在寻找不太痛苦的自杀方法时,我看到了很多试图自杀后被救回来的人的故事。他们变得更加热爱生命了,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那些想要自杀的人在看到这些经历后可以对生命有新的认识。

既然死都不在乎了,那我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试又何妨。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读心理学的书籍,去参加静坐的课程,我开始接纳自己和自己的抑郁,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为何会抑郁,也去寻找关于我的生命的意义。

『绝望之坑』到『爱的本质』

Harry Harlow

Harry Harlow,可能是动物保护人士最讨厌的科学家之一。Harlow的「恒河猴实验」也许是心理学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为了给幼猴创造一个孤立、压抑的环境,Harlow设计了专门的笼子,取名为「pit of despair」—「绝望之坑」。Harlow的同事和学生都觉得,他的有些实验设计以及设备的命名太极端了。有位同事见到「绝望之坑」后,质问为何要这样?Harlow回答:

这就是抑郁的感觉。

绝望之坑—里面的猴子是在6个月隔离后 第一次得见天日

像那些被试的猴子一样,Harlow当时自己也是处于抑郁的状态。Harlow的妻子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他因此陷入抑郁,甚至入院治疗。

在一系列实验中,Harlow把新生的幼猴从母亲身边带走,独自放入「绝望之坑」中抚养,只是定期提供食物。这些小猴子成长过程中呈现抑郁、自闭的行为模式,长大后也无法融入猴群,它们更胆小,惧怕其他猴子,有时又敌意过重。当其他猴子欺负它们时,它们就开始自残,撕扯自己的毛发,咬自己的胳膊和腿,有些甚至绝食而死。

这些在「绝望之坑」中长大的猴子也无法与其他猴子正常交配,于是Harlow设计了另外一套设备,他称之为「rape rack」—「强奸架」。自闭的母猴被绑在上面强迫交配,之后怀孕生下小猴子。实验证明这些从小没有母爱的被独自隔离的猴子,也是没有感情能力抚养后代的。它们对自己的后代忽略、虐待,甚至还有的砸碎幼猴的头骨。

同时,Harlow培育了几只小母猴,这些母猴在「绝望之坑」中孤立生活,但也有时会被放出来和其他猴子互动,得以正常成长。当这些猴子3个月大时,把它们和上面提到的那些完全在孤独环境下长大的自闭猴子都放回猴群。自闭猴子无法融入猴群,会受到无视或欺负。但这些「半封闭」猴子会融入猴群,并且令人惊奇的是,它们会执著地去跟那些自闭猴子互动。经过几个月的不离不弃,那些自闭猴子居然可以“从阴影中走出来”,恢复社会功能。Harlow把这些坚持不懈去和自闭猴子沟通的「半封闭」猴子叫做「therapist monkey」—「心理治疗师猴子」。

Therapist monkey和自闭猴子

对待猴子十分残忍的Harlow还进行了很多其他关于母猴和幼猴的研究,这些实验证明婴儿需要社交和情感接触才能正常地发育成长,这影响了后来的「安全依恋研究」,改变了无数人类婴儿的命运。

1958年,刚刚当上美国心理协会会长的Harlow在这年协会的年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Nature of Love》(爱的本质)的致辞。这篇致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轰动一时,在致辞的结尾,Harlow这么说:

不管历史如何走向,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窥见到了爱的本质。

生命的意义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在他的博客中介绍了一个方法:

在我寻找不太痛苦的自杀方法时,我看到了奶牛Denny的博客介绍的这个方法。于是我立刻按照这个方法去寻找我的人生目标,但在接近2小时的时间内,写了几百条,依然没有一条让我哭出来。

直到在二十多天后的一次静坐中,想到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的抑郁,想到那些只是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什么都不想去做的漫长的绝望的日子,又想到Harlow和他的「therapist monkey」。那一刻我无法抑制自己,痛哭流涕,这些经历和这些故事给了我力量,让我有信心和勇气去穿越抑郁,然后去帮助同样处在痛苦中的人穿越抑郁的深渊。也是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是这些把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我感受到了关于我的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来行动营

随着对抑郁有了更多的了解,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后,我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也慢慢地从我的经历中回忆出,从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培养出来了什么样的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有些观念和思维模式又是如何把我拉向抑郁。

于是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

在心理、教育等方面的阅读和写作中成长,同时写作去让和自己同样挣扎的人了解到生活的更多可能。

当我慢慢穿越了抑郁后,懒、怂、拖延依然困扰着我,让我的目标只停留在空想阶段。很早之前就关注了猫叔的公众号,知道他剽悍行动、开挂迅速成长的经历。看到第三期行动营的招募,于是,我来了。

行动营有效么?

从我的经历来说,进行动营之前每天玩手游,变成了现在的每天记录时间的花费,每日读书和写字。

行动营有效!

行动营为什么有效?

猫叔用一个人的『见识,行动,改变』带动了一群人的『见识,行动,改变』,这么多例子证明了行动营的力量。

但本着好奇宝宝的心态,和在弄清楚事物的逻辑后,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出发点。我在进营时给自己留了一个思考题:

去发现为什么行动营有效?

这一招确实激励了我和很多小伙伴在不太想打卡时还是会坚持打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和获取相比人们会更不能承受失去,所以押金带来的动力有时大于奖金。

在行动营里不会孤单,我的表达会被接纳。慢慢地别人的接纳变成了自我接纳,然后不再怕失败。我在行动营收获了友谊,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心理学认为无条件的爱可以让人们更能接纳自我,更自信—『友谊因无所求而深刻』。

这里都是渴望进步的小伙伴,渴望成长在这里可以找到认同。同时管理人员的每一次提醒,小伙伴们的每一句鼓励,每一次分享,每一次行动,都是促成我去行动的契机。回想之前好多单打独斗时没有坚持下来的经历,如果当时有小伙伴们一起,那没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这种输入输出的打卡方式,让队员们理解更充分,记忆更牢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行动。

就像进营的时候,行动导师说,有时我们没有去做,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行动营之后,我觉得其实我们不是懒、怂、拖延,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行动。

之前我在独自制定好各种计划后,比如跑步、健身、读书,行动了几天后会迎来一个特别容易放弃的阶段。一直以为,是不是自己就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是自己无法改变。

在行动营刚开始的几天我鸡血满满,后来看到别的小伙伴坚持输出读书笔记,分享课程的笔记,获得每日最佳,而且他们基本都是在职的小伙伴。想到自己目前待业也不能像他们一样除了每日打卡外还坚持输出,开始对自己不满,自我质疑,陷入和焦虑和倦怠中,而去看剧打手游。

幸好连长、排长及时提醒大家这段时间容易焦虑,这是正常现象,叫做倦怠期。然后引导大家总结进步,不忘进行动营的初衷,不是来和别人比较的,而是让自己进步的。只和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补充自信,行动起来度过倦怠期,度过倦怠期后习惯会更容易养成。

行动营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书单,阅读官每日早晨带大家一起读书讨论,还有小黄姐的每日晨读都提供了很多知识和方法。

不仅如此,行动营还请了非常多的牛人来分享,不但给大家解读行动营书单里的书,并且从设立目标、掌控时间、声音、写作、运营、读书学习、见牛人、梳理人生等方面分享了非常多实用的干货。更重要的是,在听这些牛人们的成长经历中感受了人生不同的可能。

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寻找意义,主动和他人连接,从「小我」中超越出来,融入更大的集体中从而带来意义。行动营一直强调利他,利他带来愉悦并削弱虚无带来的无意义感。

上面这些都可以导向积极的行动,从而发生改变。行动营,来,就对了。

做,就对了!

在自我认知和经历中我找到了人生目标,那一刻,目标和意义把我从「绝望之坑」里拉了回来。但如果没有行动和成果的不断滋养,我的生命还会再一次不可避免被抑郁吞噬以至凋零。

行动营让我的意义和目标不再停留在空想阶段,离开行动营后,继续和战友保持连接,悉心栽培在这里埋下的种子,让生命在不断的行动中绽放。

最后,感谢行动营的所有管理人员和一起成长的小伙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