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待为何子不养
孔子家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这句话还有多少人当成是最大遗憾。又有多少人认为,家有老人不是福气而是累赘。
就在去年腊月的一天,一位年迈的老人带着自己全部的积蓄,跳入熊熊烈火当中。宁愿烧光所有的钱都不愿留给自己两个亲儿子。
是老人狠心吗?不!是老人觉得儿子不孝。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现在社会已经屡见不鲜。可到底是为什么,老人赡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是子女方面,其次是老人方面。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赡养老人的传统,如果子女不赡养老人,在中国社会里会被人指着鼻子骂不孝子。我相信如果不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子女是不会轻易抛弃老人不管的。
子女决定不养老人,首先有金钱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承认赡养老人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家中了子女们的负担。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子女们,他们不愿意分担老人的费用,所以拒老人于千里之外。有一种迫不得已的意味。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数。在农村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情况。但是在城市里面,现在老人绝大部分都有退休工资。不需要子女承担太重的经济负担。
那么,老人的身体是否康健。是子女是否愿意抚养他们主要客观原因。老人长期卧病在床,手脚不便,是需要子女在膝侧长期照顾的。有句话说“旧病床前无孝儿”这句话不无道理。子女不仅要辛劳上班努力养活自己,还要抽时间照顾好老人。日子一久身心俱疲。好的脾气态度,也要被磨得厌烦暴躁,这就是所谓的——嫌老人麻烦的说法。
有了麻烦自然要把它“丢”出去。这就造成了为什么在独生子女这里,老人屡屡被劝去养老院。在多子女的家庭,老人想和尚挑水的水桶一般,被推来推去。
可能有的人已经怒火中烧,开始数落那些不孝子女。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你们十几年,到头来却换不回赡养几年的清福。
可是,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现在老年人口中的清福已经远远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他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赡养”。
现在时代进步了,经济发展了,多少老人空有房子钞票,可过年过节却不见子女在旁的陪伴。
老人感到空虚,孤单。感觉自己还是一个人,等于没有被赡养。
然而,一些为人子女的人却不同意了,我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就没有钱去照顾你们。我照顾你们就没有精力去赚钱。
可究竟是作为子女的“给的不够”还是作为父母的“要的太多”呢?
我们不妨从主观意识出发,首先子女不想赡养老人是有一个情绪化的因素在里面的。
为什么不想,除去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有一个主观概念就是,子女对待她的下一代无条件的付出,是出于母性本能,是无限的。而我们对老人更多的是责任心和道德心,是有限的。所以面对老人的种种问题。我们都表现的很没有耐心。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代沟问题。老一辈的一些观念青年一辈的不一定赞同。青年一辈的思想老一辈的不一定理解,同在一个屋檐下迟早都会产生矛盾。
其实,老人的抚养问题需要双方的体谅和理解。让我们为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各退一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