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换气声很大就代表唱功差吗?大错特错

2021-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子歌

换气声很大程度上是话筒的收音灵敏度决定的。

后台负责音频的工作人员,首先会根据一首歌是高亢还是细语,来控制人声的收集灵敏度。

比如一首摇滚歌曲,歌手大声喊叫,这种歌需要降低人声的灵敏度。

而一些温柔的情歌,如果灵敏度太低,那么人声细微的变化都听不出来了。

其次和设备的灵敏度有关系。

有的设备不支持精细地调解,这让换气明显的歌手比较郁闷。

对于喜欢加入较多气声的歌手,他们故意不让声带闭合,让较多的空气通过。

这也意味着需要频繁呼吸大量的空气。

可能会导致换气声较为明显,但不意味着唱功一定很差。

最后就是录音和现场的区别了。

录音版本,为了追求音质的完美,可以同时录制几十遍,然后把优质的音乐剪辑到一起。

因为对于绝大部分歌手,第一次演唱时往往无法演唱出一首歌的精髓。

需要演唱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会真正把一首歌唱到极致。

那么第一次录制的时候,通过剪辑来达到一种高水平。

后续再不断练习和揣摩,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录音版本。

而录音室版本里,去除掉不必要的换气声是一种很简单的操作。

如果拿录音版本和现场版本对比,那是很不公平的。

目前最新的设备,可以根据人工智能实时计算出哪些是歌手歌唱的声音,哪些是换气声、观众欢呼声和设备杂音,从而只保留歌唱的声音。

等未来这些新技术完全普及,人们就不会再拿换气声说事了。

歌手换气声再大,也能被自动屏蔽掉。

到时可能歌手为了自然还会故意放出换气声。

和换气声相比,歌手的高、中、低频共鸣是否均衡重要得多。

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比什么换气声音大还是小,难度高了一万倍。

给大家对比看一下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帕瓦罗蒂和把韩红气得想打人的“高音哥”的共鸣情况对比。

上边是帕瓦罗蒂,下边是高音哥的。甚至都不需要解释,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帕瓦罗蒂的全球闻名的高音“High C”,上图就是这个音的频谱。

可以看到这个音的高、中、低频泛音都很均衡,颤音极为稳定。

而“高音哥”的高音,只是简单地做到声带高频振动,共鸣方面则完全放弃了追求。

最后来看一下中国最牛的歌唱家廖昌永的声音频谱。

高频共鸣主要靠头腔,头腔共鸣又以鼻腔为主。

所谓共鸣,简化版的理解就是,把声带产生的原始声音中的某一部分加强。

比如头腔共鸣,可以把原始声音里边的3000赫兹左右的高频泛音加强。

很多歌手唱歌不好听,一个很大的关键就是缺乏声音共鸣。

有志于成为歌手的,可以试着闭上嘴巴,只用鼻子哼一个高音。

努力练习,看能否稳定地“哼”出一个高音,做到声音大而稳的同时,加上颤音。

假如通过练习能做到高质量的G4,即使做不到帕瓦罗蒂的C5高音,也足矣把市面上一半的歌拿下。

我是高子歌,喜欢研究音乐,爱好发微博,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