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0字每天写1000字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二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2人  觉禅江汉

       健康是财富!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略工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健康要素是排在第一位。在民族进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东亚病夫”的国辱。“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特色的技术方法,体现了中医的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

  “治未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此乃中医之精华,借之可以预测未来年份疾病的发生、性质。例如石家庄流行乙脑,师仲景法用“白虎汤”,制止了流行。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脑,用“白虎汤”无效;周总理再次请教蒲老根据五运六气推测,是年偏湿,让加了一味燥湿药——苍术,又解决了乙脑问题。

  (2)中医讲究养生保健,为众多国家所接受

  20世纪初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美国教授兰安生有一句名言:“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意思是说这二者的投资效益相差16倍之多。中医“治未病”不仅是防病于未然,更是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不得病,无疾而终,是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中医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按摩等为养生、保健和治疗的独特优势

  中医非药物疗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简便易学,这是世界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而中医在这方面的养生保健优势凸现。如:砭、针、灸、导引、按、跷、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各种非药物疗法不仅可以养生,而且可以治疗各种疾病。非药物疗法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需要和日常强身健体的需要,即使对重大疾病,非药物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非药物疗法与用药一样,也是调动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人人可以学会一招半式,而且可以随时应对某些疾病,受益终生。

  (4)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真正发挥中医防治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可以解决老年社会的医疗保健问题,为社会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5)中医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中医预防诊疗的方法不是把重点放在杀灭病毒上,而是主张调动人体的自康复能力,使病毒失去生存环境。因此,中医治疗从来不怕病毒,只需扶正祛邪而已。中医这一优势是世界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12月份的研讨会上说,患了SARS之后不进行任何治疗,93%的人可以自愈。就是说SARS死亡率是7%。因为有中医介入广东省的死亡率是3.8%。香港台湾新加坡SARS死亡率最低是13%,最高18%。香港紧挨着广东,广东死亡率低香港高说明了什么?!中医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有绝对的优势。

      (6)中医药简、便,廉、验,准、精优势独特。

    与西医相比,中医的一大优势是简、便、廉、验。“简”是指中医能化繁为简,只需望闻问切即可确定病情,辨证论治,所谓“大道至简”;“便”是可以就地取材以及所施手法方便,一根针、一把草,也能治病救人;“廉”是中医治疗费用少,往往是西医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验”则是中医辨证准, 用药精,疗效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人丁兴旺就是明证,几十年来中医治疗乙脑、流行性出血热、SARS、艾滋病也是明证。

  总之,中医“治未病”学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义理精深,颇为实用。

  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必须把握健康,才能赢得健康。

 “治未病”的方法及应用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和方法的应用,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中医科学养生方法,如四时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心态调摄养生、饮食养生、中药养生、劳逸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针灸养生、按摩养生、气功养生、环境养生、体质养生等,指导人们改变陋习,体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告诉人们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客观规律,自行管理健康,把握健康,赢得健康,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与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

  中医“治未病”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中医“治未病”,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病(物质的、精神的)不能发生或发展。

  “治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运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预防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