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治疗中风(脑梗)的神奇之药——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作用,是王清任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有关该方剂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时,有人推荐在北京菜市口一带悬壶的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探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胸有成竹地准备纸墨,铺纸下方。这时,卢荫溥结结巴巴地问:“依你之见,以前服用的药方是否恰当?”王清任边看太医的药方边说:“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家人又问:“服了这些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又何在呢?”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习话,卢荫溥及家人听后连称高明。于是,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趋于康复。
事后,胡太医对王清任医术精深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登门求教:“请问你拟的方剂名称?”王清任答:“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胡太医无言以对,甚感学识过浅,羞愧无颜。
王清任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曾为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性磊落,精歧黄术。约20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州、奉天等地,后寓北京,他的医疗技术“名噪京师”。王氏治学严谨朴实,著《医林改错》之卷,对我国的临床医学和解剖学颇有贡献,特别是他的活血逐瘀法则,多为后世医家所崇。
王清任善用黄芪,在所制的补气方中,黄芪的应用次数较多、用量亦重。补气方的配伍原则,多用活血药配伍,补阳还五汤是其代表方剂,多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经典名方。直到今天,补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
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 尿不禁。
黄芪120克(生) 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去土) 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4-5剂后去之。
《医林改错》下卷 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载有一则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叫做补阳还五汤。此方不仅在当时屡建奇功,就是如今,人们用之仍比较有效。该方由下列药物组成:生黄芪120克,当归尾、赤芍各6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水煎服,每天1剂。
黄芪乃性味甘温之补气要药,故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患者元气。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当归性味甘辛温,之所以不取整支当归而独取当归尾,是茵为当归身以补血为主,而当归尾则以活血化淤为主。赤芍性味苦凉,能活血祛淤,清热凉血。川芎性味辛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桃仁性味甘平,能破血祛淤,润燥滑肠。红花性味辛温,能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地龙即蚯蚓,性味咸寒,能清热止痉,通络除痹。诸药互相配合,可使气旺血行,淤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经实验研究,本方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抗和改善脑缺氧;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其微循环,促进侧肢循环。
将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效果较好黄芪40~120g,当归6~10g,赤芍6~9g,川芎3~6g,桃仁3~6g,红花3~6g,地龙6~9g,丹参20~30g,路路通10~15g,泽兰10~15g。兼阴虚风动加天麻10g,钩藤20g(后下),痰浊加胆南星10g,菖蒲15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用或鼻饲。
补阳还五汤予以加减化裁内服,再加外敷鳝鱼血,用于治疗中风面瘫有良效。其具体组方如下:黄芪50克,桃仁、白附子、赤芍各15克,全蝎5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面肌痉挛者,可加钩藤、白芍;兼肝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夹有内热者,可以加黄芩。取活鳝鱼尾部鲜血适量,晚上外敷患侧面部(从耳前至下颌),白天洗去。采取内外治两法相结合治疗面瘫,效果更为显著,快的一个疗程见效,一般二三个疗程见效。疗效最佳者,可使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疗效较好者,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口眼歪斜基本消失,但患侧尚有轻度麻木感;疗效一般者,面肌功能部分е复,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其他症状亦有一定改善。
补阳还五汤的配方及功用
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量为:黄芪50~10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5克,川芎7克,桃仁5克,红花5克,同样用于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用药5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僵蚕20克,蝉衣5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半夏10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