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这两天艳阳高照,一幅秋高气爽的样子。让人不由想吟诵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可是看节气,今天已经是立冬了。也就是说,昨天还是秋日暖阳,今天却已是冬日暖阳了。用陆游的话说就是“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了。
秋天,像谁打翻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桶,让大地也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绚烂;可是冬天呢?呼呼北风,漫天飘雪,冻僵的手,抖抖索索····
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立冬吧。
(一)立冬的由来。立冬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立冬时节,意味着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意味着气候已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开始过渡了。
(二)立冬有三候。一候 水始冰,立冬节气之后,天气变冷,水面开始逐渐凝结成冰。不过,这个时候的冰还比较薄。二候 地始冻,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土地也开始冻结。土壤中的水分因低温而结冰,土地变得坚硬起来。三候 雉入大水为蜃,这里的“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是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误以为雉变成了蜃。
(三)立冬习俗。立冬时节,古代帝王有迎冬仪式,民间也流传许多丰富的习俗。包括补冬、冬酿等,这些习俗展示了民众的智慧,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1)暖炉会。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暖炉多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2)采桑叶。桑叶性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霜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此时已入寒冬,得秋冬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病。(3)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长时间低温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4)吃甘蔗。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 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5)吃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到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让人发散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等等。
(四)立冬养生。(1)睡眠。立冬以后,建议遵从“早睡晚起”的作息规律,晚上10点上床睡觉,不要熬夜。好的作息规律更利于阳气的潜藏和养精蓄锐。(2)要注意保暖。立冬后,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易伤阳气,也易诱发各种疾病,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重点要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3)注意调整运动方式。冬季最好进行比较柔和的有氧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另外运动的时候也有讲究运动用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4)调控不良情绪,注意情志养生。情绪的调节也是养护的重要部分。立冬以后主张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在情志养生方面应做到静心凝神,收敛神气,即此时情志应当“以藏为主”,不宜大喜大怒对待事情平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