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才不仅仅是一种温柔

2016-02-05  本文已影响191人  LeapDeXign

Limlift始发于简书,采纳BY-NC-ND协议,使用作品需附上原作者署名,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和修改演绎。文中引用均已征得原作者同意。

临近年关,手头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因此便有了些闲逸的思绪发散开来。

逛知乎的时候撞见 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人冷漠?—— 知乎 这个问答,满怀好奇便点进去,细细看题下的回答,大体都是漫谈日本的民族性,然而触动我的是这个一个赞数最多却被排在了后面的回答: 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人冷漠? —— yilin wang 的回答 —— 知乎

这不是冷漠,而是生活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不要随意闯入或者“关心”别人的生活,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界限并不会造成真正的社会冷漠,而会让社会更加有序。

我一直崇尚的是社会的有秩性,人的独立性以及关系间的尊重。在中国这样传统根深蒂固的环境下,似乎人情、关心都成了我崇尚的这些的破坏者。

任何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以及关系间的互相尊重,都会被一句「我是为了你好」而沦为笑谈。
  1. 「喂,去哪啊,出去干嘛」
    「没有啊就出去走走」
    「没有?嘿嘿肯定约了妹子」
    「没,就是出去一下」
  2. 打着总结,噼里啪啦
    「在干嘛?」同事走到身后
    不情愿回过头,「写点东西」
    「我看看?」同事凑过头来
    ......

大致关心这个词的阀值已经被传统降得十分之低了,日常生活中的隐私时常被入侵,就是冠以了关心的名头。你看,我问你去哪儿干什么还不是关心你的去向嘛,我关心你在干什么这不正是正常的嘛。如果是亲人好友之间还好,然而你只是我普通的朋友、点头之交甚至不认识的陌生人,这样子入侵别人的空间还能是关心吗?

中国其实不缺文艺青年,缺乏的就是这种空间。文艺青年一旦步入社会,就很难文艺了。一般他们都为了能够更好的回答别人提出的三个问题而放弃了。
这三个问题如下:
「你做什么工作?」
「你买房了吗?」
「你结婚了吗?」

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者,有可能就是你的挚爱,有可能和你毫无关系。问题提出的方式或许简单粗暴,或许润物无声。但相信每个人都体会过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人用世俗的尺子丈量的种压力。

年关近了,相较日常,这三个问题绝对会在春节这个传统中重中之重的节日反反复复地被提起并且被演绎:

谈工作就会提起待遇福利薪资节假日,谈房子就会提起公积金房子贷款,谈感情就会提起谈对象结婚对象条件。每每我们被人用这些标尺丈量的时候,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又或者我们拿这些标尺丈量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态度。

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竟发现我自成年以来从不会去用上面这些标尺去"关心"他人,无论是挚爱的亲人还是陌生的朋友。仔细想想,竟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释放感,因为我自认为在关系间的尊重上做得很差,尤其是越在乎的人越差,没有再用这三把尺子拷问其它人真是庆幸,毕竟我也曾体味过被人丈量的焦虑和焦躁,现在见到这三板斧提问也还是心有恐却。

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打扰,便是我的温柔」。多见于爱情中自我开解,我却觉得适用于每个人,只不过还需要加些许,变成如此:「不打扰,便是我之温柔,便是人之礼」。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的是空间、尊重,不是吗?

新的一年祝诸君顺心安康,不打扰别人过个好年~

本文采用 写给大家看的中文排版指南 —— Hindy —— 知乎 排版,中文排版需要你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