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讽刺了谁?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66人
孙不尘
成语“数典忘祖”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周景王责备晋国大夫“数典而忘其祖”。比喻熟悉历史典故,却不了解本国,本族的历史。
这句话产生的影响可谓之巨大,引人重视历史,特别是自己的历史。
使我国历代进一步完善了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的史料归档体系,防止后人被人讽刺、数落。
其实如果换一种视角,可以看到“数典忘祖”真是全人类的悲哀。
为什么这么讲?
父之父谓祖父,祖之祖父为高祖,向前数九代已到鼻祖。鼻祖之父如何称谓?无解。
且叫祖宗。祖宗从何来,祖籍何处?生平如何?后世不肖子孙多不知,何故?
都是因为祖宗为不肖子孙时,没有把史料记录并流传下来。
有姓氏不服言:吾之祖记至黄帝,无有间断。
我追问黄帝的父亲和祖父姓是名谁?可有记录?
黄帝的鼻祖又是何人,可有事迹可陈?黄帝的祖先与我们之祖先,毛发、身形、饮食起居习惯有何不同?
我觉得,数典忘祖讽刺不了谁?大家都是一样的,都不知道。猜测起源,还是受外国人启发。
即使知道家族史上出过名人,也不足以过于自信,因为名人的先人皆是凡人。
该忘的终要忘记,该记得还要努力的记忆。
我想起清明时节在祖林上遇到了一个外姓老人,自言其母已不在人世,代其母为姥娘和姥爷上坟,可谓有情有义有心,着实感人。
数典不忘祖,无须考虑黄帝和猴子,事好父辈、祖辈,示范儿孙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