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你读的书,为什么记不住?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衣小羊

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好像都记不住。春节前,约一友人,聊起读书,他说,今年我读了很多书,大约有几十本。我说,那你一定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可以分享了。他默默的思索了一会,对我说,很奇怪,你这么一说,反而问倒我了,我感觉我什么都没记住。友人很坦诚,他大可不必在我面前因为面子而说谎话。他家里有一个个大大的书架,里面有很多书,读书的时我也经常见,甚至手不释卷。

读的书,记不住,这种感觉很不美好。一个个黑白文字排成了方队,迈着方步,整齐划一的在你大脑中路过,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想记起来他们某一段的印记,很模糊,你想回忆他们整体的节奏,如虚如幻。我也常常问自己,读的书,为什么记不住?

记得2013年下旬,因为工作变动,让我有了一个月的空闲时间。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逼”自己读书。我想在月末结束假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那些读过的书一定会给我挣足一些面子。然而,适得其反,我只能和别人谈起来读过某本书的经历,再进一步想“痛快淋漓”一番时,脑子里仿佛一下子被抽空,记不起我书里的任何内容,绞尽脑汁的想起几个精彩的片段,但一出口,仿佛就像断了绳的竹简,总也串不起来了。

我很不服气。有一段时间,经常会看到类似老梁那样的主持人在电视上或网络节目中侃侃而谈,名言、名句或书中的某个片段,信手拈来。甚至,我身边的朋友或同事,看完书之后也能消化的很全面。我开始认识我读书的心态和方法都是有问题的。

读书不能太功利。读书却是能够增加谈资,但是把这个作为读书的目的,那就很难有较全面的收获。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把读书的目标定位“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式的伟大理想。于是,我把读书的目标只定为提升能力、开阔眼界、为判断和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有益信息。至于读书完成了更大的人生目标,那只是在不断积累量化过程中形成的最终结果而已,“学而优则仕”、“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有不一样的效果,但是需要坚持、需要经历炼狱一般的过程。

有选择性的读书。很多年前,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要用两年时间读完24史,我笑了笑,不置可否,我不想打击他,但是我觉得我也应该“救救”他,我说24史,统共4千多万字,自己回去算算吧。后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他再也没和我提读24史的事,也许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也许真的再“苦肯”,但是行之与否,一定是要理性。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读书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图书更是汗牛充栋。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所以读书必须要有选择性的读。读和专业相关的书,可以提升我们的职业能力;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读一读《阿甘正传》,可以增添对生活的勇气和决心,诸如此类,我们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其次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开卷有益我是同意的,但是一定要在合理的时间分配的基础上。

读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方法。用读自然科学的方式去读评论、用读评论的方式去读散文,最后我们会把自己读成荒诞小说。有的书适合泛读,比如说读通俗小说;有的书适合精读,比如国学类;有的书适合略读,比如娱乐类;有的书适合选读,比如报刊、杂志;有的书适合反复的读,比如历史著作。不同类型的书,无论是风格还是难度,都是有差异,我们的人的大脑也很神奇,对不同类型知识的接受呈现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需要我们读书的时候注意积累和掌握阅读规律,必要的时候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原则性理论加以利用。

读书要思考,要联想式的思考、代入式的思考。我经常会想起我读完书之后,向别人复述时不知所云的尴尬,这来源于读书的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透彻的理解,囫囵吞枣式的读书必然无法吸收。联想和代入式的思考有助于读书的理解,比如你读一本书,里面提到某人在什么背景下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带入,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我犯了这个错误、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结局是不是和我想的意境是一致。

一边读书,一边把书中内容变成电影,形象化的去感受会让我们更容易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意义。例如,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首先就要了解并将自己代入到先生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先生的作品很尖锐,但也很隐晦,往往幽默中又暗含讽刺,他写的《兔和猫》,语言近于童话,充满童趣和诗意,生动有趣,如果我只读到这个层次,那就完全没有理解其深意,把自己代入那个时代背景下,先生要表达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通过联想和代入式的思考,我们都对书中的内容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读书要输出,写出来或者复述出来是行之有效的两种方式。“输出”会倒逼我们必须去思考。有一种说法是:没有输出的读书就不是真读书,我是比较赞同的。人的大脑是有遗忘曲线的,不求甚解的读完一遍,普通人很快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将书中的内容形成我们自己的语言,不仅会加深记忆与理解,也会让我们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另外,我们读完书之后,可以尝试自己讲给自己听,讲的过程中,遇到的卡壳或记不起来的片段,再回顾一遍书中的内容,印象会更加深刻。很多牛人,为什么能够“张口就来”,就是因为在不断的复述和思考中,强化了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变成自己的语言了,必然可以随性发挥了。

我想我那位朋友一定不是抱着一切随风而去的心态去读书,即便读书不觉春深,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万谷深幽中,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提纲挈领展现属于自己的星光灿烂。

也许方法相异,但必是殊途同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