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熏陶
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席慕容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的工作都很忙碌,唯一能跟他们交流的时间就是从晚饭到我上床睡觉,大概有两三个小时。我们一家三口畅所欲言,在他们了解我的成长动向的同时,我也在了解他们。了解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想法,对人生的总结,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对我的期望。
没有刻意的培养和灌输,自然而然的,我每天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观察我的父母,并跟他们学习。
母亲是个胆大泼辣的人,她并不在乎传统意义上的柔情美,而是活得颇为潇洒。
她说想说的,做她想做的。好似从不考虑后果一般。
直到我慢慢成熟,才发现母亲的大侠气质,在那个年代是一种稀缺的美。
她鼓励我上树爬墙,对我的捣蛋行为无限容忍,这无意中让我对 “女性特质” 有了异于常人的理解,也让我从一个无拘无束的视角去感受生活。
而父亲,却是个安静,敏感而善于思考的人。
他这个 “外行” 的美食家,经常教我如何品尝食物,有很多新鲜的点子去 “乱搭” 一通。他经常会美滋滋的问我:“怎么样,这样搭配好吃吧?” 而我经常是眼神呆滞,表示一万个不理解。等自己长大了,才突然醒悟,我的美食零天赋是永远无法理解父亲童心般的美食世界的。
他也是个极其 “外行” 的音乐粉,经常听着音乐摇头晃脑,并时不时的提醒我把眼睛闭上去体会音乐的美好。他从未告诉我那么多音乐家的事迹,那么多曲目的名称,也从未讲过深奥的音乐知识。只是让我去听,去感受。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个时候的我被懵懵懂懂的引导向了一个敏感而有趣的世界。
父亲其实是个哲学家,他的饭后人生哲理课给我开启了许多未知大门,让我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努力发现人生的意义,坚持追求人生的理想。
于是,琴棋书画样样没学过的我,自认为家庭给我的美学熏陶还是挺不一般。
我带着母亲的大侠气质开辟领地,带着父亲的敏感心思感受美好。
在我看来,美的熏陶,并不是简单的艺术技能,而是内心底层渴望的自由和洒脱,对生活细腻的体悟,对整个人生的关怀和热爱。
可是,如果我从小学习艺术,现在对美的理解应该会更加透彻。
所以,作为一个刚刚入职不久的母亲,现在会非常重视孩子从小对美的感知能力,想让孩子系统且自在的学习美,感受美。
因为我们自身的固有特质,能给予的总是受限。
比如,我和孩子的父亲都是工科出身,对美的理解和文科出身的父母会大有不同。我们喜欢简单干净,喜欢有序有规则。而对无序,跳跃或繁杂的美,却经常视而不见。
比如,我们和很多家长一样,会对孩子实际学习到的技能更感兴趣。会弹了几首曲子,会画了几个动物,会背了几首唐诗,会认了几个汉子。这些数据指标,方便我们对老师和孩子进行切实评估。 而孩子是否乐在其中,是否压力重重,我们已经无暇顾及。
比如,看到其他家长每周末都急匆匆的带孩子从不同兴趣班来回切换,很多家长的焦虑感也在悄然滋生。掰着指头算学费,盯着手机看时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从未仔细想过,老师的教学方式,或者说为父母而生的兴趣班是否真正能引导孩子发现美,发现这个世界。却不是为了学而学。
幸运的是,我们碰到了一个灵感丰富,并情感细腻的美术老师。
孩子在她的课上是学不到许多“绘画技巧”,也学不到如何临摹。家长们经常课后拿着自家孩子的画问:“你画的是什么?”
老师会说,她或他画的是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乐在其中,这个年纪不需要强制性的引导。
所以,跟别的画画班比起来,她课上的儿童作品是抽象派的,是大多数大人无法理解的。
你问她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她说,让孩子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感受美,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她会带着孩子在动物园画画,在秋千上画画,在春天的花蕾丛中画画,在太阳照射下的斑驳树影下画画。
她还会让孩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和材料画画,用脚丫画画,跟着音乐画画。
她尝试让孩子将生活的美联系起来欣赏,而不是简单的隔离出来教给孩子绘画技巧。
她说,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颜色和形体的变化,在音乐里感受线条的跳跃。
我的孩子,因为她的引导,从此对生活观察的越来越仔细,对变化的捕捉能力也越来越强。
是的,细腻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是孩子发展的基础,他们因此会感受生活,感受别人的情感,感受更宽广的世界。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来填补自己的能力空白,因为她对美的理解远远超过我们的理解。透过她的教学,我和孩子一起看到了很多未曾发现的世界,也感受到了从未感受到的情感。
也许我们父母确实能给孩子带来独特的美学教育,
但是如果有机会让孩子从更懂美学的人身上汲取营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