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看完整个电影 ,我觉得一个主题诉说了命运一个主题讲述了爱。
我们不知道那些命中注定的失去,何时会到来。
缟素,荒芜,哭泣,嘶哑……
这象征着死亡的一切,都充满了压抑和孤独。
天又下雨了,教室最后一节课,透明的窗上坠满了雨珠。
教室一阵熙攘,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突然想起来了那天下午,忙的手忙脚乱的有点笨的妈妈给我做了很多紫菜包饭,郊游泡汤了。
我俩无聊的趴在窗边,最后她说,不能浪费辛辛苦苦做好的紫菜包饭,于是我们决定去海边。
雾气,海雾蒸腾,把一切都映照的朦胧缥缈,恍若梦境。
我走出来,看着漫天大雨,等了会儿,好像没有人过来给我撑伞。
想想以后永远都不会有人过来为我打伞了。
悲伤如巨大的洪流把我淹没。
我要结婚了,周围的人为我拿出了她十几年前为我做的婚纱。
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啊!
我穿上它,很合身,很好看。
当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她的影子。
那时我小小的,穿着小礼服,她穿着婚纱。
我们手牵手在婚纱店里跳舞。
任何一个有关于她的细节,都想起来了。
好像,我以后无论干什么,看到什么,我走过的路,都会有她的痕迹。
我看完这个电影以后,想到了这样一段描述,史铁生这样怀念过他的母亲——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
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 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 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电影的结尾,意蕴深长,简单朴素,却用情至深。
就像是,《城南旧事》里,我们很早学过的一篇课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简简单单的结尾,仿佛宕开了一切深重与苦难。
只是微微一缅怀,梅花就落满了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