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变篇(五)
2024-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怕他来;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感悟】
《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仅仅是适用于军事领域。而在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出军事领域,在许多领域都比较适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普遍性在这两句话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从人性的角度,人们总是比较怕麻烦,存侥幸心理。特别是那些常常打胜仗又比较自负的将领,往往在这一点上被敌人所利用。
一、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比如在刘邦以诸侯联军五十多万占领项羽的首都彭城之后,就有些飘飘然,有些骄傲情绪。认为项羽的军队正在攻打齐国,不可能一下子过来救援,开始大肆享受,对张良,韩信的话都不放在心上。正是他的这种轻敌心理。项羽用三万骑兵就打垮了他的50多万军队,还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从此以后,刘邦对项羽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对张良,韩信的计谋远见也不得不服了。
二、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在这一点上可以用刘备入川的例子来进行证明。从刘备的角度他是胜利了,但是从刘璋的角度来看,他却过于草率,过于相信刘备的友情。从朋友角度看,刘璋是一个好朋友,但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看,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军事家。从当时实力的角度看,他绝对不属于刘备,但是从远见来看,他却没有听从手下谋臣的意见。过于轻信友情的重要性,忽略了人性的弱点。如果他深刻理解“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一句话的内容,做两手准备。方面借用刘备的力量,另一方面却不被刘备所吞并,努力创造不被吞并的条件,不被攻败的条件。
从这两个例子,都可以看出这两句话在军事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