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每日一读‖75 云梦老城食味
梦回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云梦老县城,是几条横贯东西南北呈井字形的老街,时常让人思绪万千、记忆犹新。西正街老县府、老剧院、灯光球场、万人会场、老一中,总让孩提时代的我们快乐地玩耍,乐享其中。北正街的衣帽鞋店历来是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东正街的米店、劳保商店、布行、药铺、日杂、百货……应有尽有。老街坊古色古香,前店后屋,最凉爽的莫过于古民居的天井房。当然,颇有市井气的还是南门,南门又有平行大小南门之分。大南门原来是一条坐南朝北的交通要道。解放前进入云梦城,必须从古城墙的大南门进来,走不过半里路,正对着就是八字衙门朝南开的老县衙府,解放后被改造成为县人武部。古城小南门正对的是旧时云梦的最高学府——县儒学的大成殿。大成殿的前面,庭院深深,古碑林立,东西两排科举考棚狭长而肃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春风沐浴着小小的县城,古城又开始喧闹起来。令小孩子们难忘的应该还是小南门的食味。小南门主要是集贸市场,一大清早卖小菜、卖鱼肉和小吃摊贩都是人声鼎沸,开心的莫过于那些被家长带着上街买菜的孩童们。大人们提着菜篮子买菜、讨价还价,而孩子们早已闻到了满街空气中弥漫着的暖暖麦香。走出菜市场的第一家店铺是林家铺子,在圆圆的瓦缸炭炉内,烘烤着一块块的扣炉,一打12个上圆下方的小圆饼有序地排列,两排小饼子就是一组扣炉饼子。每个小圆饼上都粘满了烘烤得金黄的芝麻,博人眼球。掰开上面的饼壳,小嘴吧唧地嚼着,瞬间焦香味从口中溢满了整个喉咙。要小心翼翼地吃,生怕掉下芝麻渣。吃完上壳,一层一层地品尝着软糯夹带着黑胡椒的面馅。最后吃的就是扣炉饼子底壳。底壳是贴近炉壁的部分,吃起来嘎嘣脆。也许是依依不舍,底壳是要用牙齿一点点咀嚼的。最多吃完两小块,剩下的大人就要用废报纸包起来放进菜篮里,那可是要带回家里,一家老小都要分着打牙祭,绝不能吃独食。林家铺子的扣炉,总是由林老头一天天地烘烤着,一年又一年,而我们总是隔三岔五地跑过去买几小块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林家铺子突然就关门了。听说老林头去世后,后辈人之中,要么参加了工作,要么转行经营其他生意,我只知道林老头有一个儿子公干,后来当上了建设局副局长,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监察工作,为老县城的市容市貌管理服务默默地奉献。
平时,跟着大人们买菜,有时是吃不到扣炉饼子。但偶尔也有意外的惊喜,走过林家铺子,刚转到东正街路口,就让姜家卖豆皮的老姜头瞧见。老姜头总是笑眯眯地喊着:“夜壶里栽大蒜哟,独苗来了,快来,吃碗豆皮,好吃得很。”大人们随声附和道:“好的,来碗尝尝,好多时没吃了,就下一碗瘦肉的吧!”老姜头一把大铝勺操持着两口大铁锅,一口锅里煮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块,一口锅里熬着奶白的骨头汤。转眼间,一碗鲜香可口的手工豆皮就端上桌子,老姜头总是不厌其烦地吆喝着:“绿豆皮,正宗的绿豆皮哟。”我们早已迫不及待,用筷子在碗里挑着一块块小四方的梅花精瘦肉,送到嘴里去了。用牙齿撕开肉块,带纹理的肉丝,筋道十足,一点也不油腻。拈完肉,剩下的就是先抿一口汤,鲜高汤入味,滋润着整个身体。碗里的绿豆皮是一定要吃上几口的,绿豆皮入口即化,清新的味道马上中和了骨头汤,连肠胃也暖暖地享受着幸福的味道。到老姜头这一代,姜家豆皮已传入三代人。后来,老姜头交班,姜家小女儿就在老店操持了几年。时过境迁,老店因拆迁搬了几次家,听说已传到孙子辈。在太平街,我不时去品味了几回姜家豆皮,努力地找寻着儿时的味道。
除了缠着大人们上街买菜,最高兴的莫过于舅舅来家里做客。有时,舅舅从镇上进城买东西或办事,看时间为时尚早,就会来我们家里歇息一会。舅舅刚坐下喝口茶,妈妈的老三篇,总是让姐弟们一起去买四个猪油饼子回来。在我们出门前,妈妈总是要嘱咐道:“莫跑错了屋,去买杨家的猪油饼子。”一溜烟买回来,趁热舅舅只吃两个,剩下两个就归我们五姐弟分吃。金黄油亮冒着热气的猪油饼子,焦香味十足。我最喜欢吃的是饼子上壳,葱油味十足的上壳又香又脆。猪板油夹杂着胡椒葱花和的肉馅很诱人,吃到嘴里满满都是荤油香味。吃猪油饼子时,配上一碗石磨豆腐脑,那就是老城关人的早餐绝配,简单而不显奢华。
临近年关腊月里,不时有亲戚来家里走动。如果是住上一晚,第二天中午饭,叔叔伯伯们都要吃上一个菜,腊肉芹菜香干子。腊肉只用几小块,芹菜为辅是加料增香,最主要的食材还是瘌痢香干子。“瘌痢”是个外号,主家好像姓徐。徐老头每天大半夜就开工制作,浸泡好的黄豆,磨浆、烧制、点卤、压豆腐块,加入八角桂皮进行回卤,一套程序下来,再切成一块块入味黑红的五香干子。令人称奇的是,传闻老徐头压豆腐的石墩就有千斤重。只有让豆腐干多出水,才能压制出紧实Q弹的香干子。卤好的干子浸润着桂皮色,黑红黑红的,吃起来筋道且富有韧性。老徐头生意很好,用小推车装满香干子沿街叫卖,总是走不到半条街就卖完了。“瘌痢干子”每天只做两簸箕,多一点都不肯多做的,这也许是诚信商家的一种经营之道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个体私营业方兴未艾,云梦城绝大部分百年店铺的老手艺人又开始重操祖业,让我们有幸忆起了老城的食味。国营老饭店“云梦饭店”较以前顾客少了许多,但老街坊居民也偶尔去光顾一下。进入饭店大堂,一眼就望见白墙上新刷的一排醒目红字:顾客就是上帝,谢谢光临!食客站到窗台前,就吆喝道:“请来碗老宋家馆子的烫饭!”解放前的宋家馆就在云梦县衙斜对着的小南门街上,是一家百年老饭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宋家饭馆也就改制成了国营“云梦饭店”。主打的烫饭要自己端上桌,青菜、肉末、杂烩混合着香喷喷的锅巴米饭和浓稠的米浆,一碗烫饭下肚,饱饱的、暖暖的,让人精力倍增了许多。旧时老街上的走卒贩夫,往往都是要吃上一碗宋家烫饭,才心满意足地开始一天的营生。
时光荏苒,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已年过半百的我们,时常在耳边回荡起儿时的歌谣:“从前有个老云梦,老云梦有个老南门,老南门有个老林头,老林家有个老扣炉;老南门有个老姜头,老姜家有个老豆皮;老南门有个老杨头,老杨家有个老猪油饼子;老南门有个老徐头,老徐家有个老五香干子;老南门有个老宋头,老宋家有个老烫饭……”
“民以食为天”,老城食味,舌尖上的回味!时至今日,不禁让我们时常感念着这些百年老店的沧桑岁月,那既是一种昨日繁华市井的烟火气,也是一种古老食俗文化的传承。就是这些老店手艺人,采用原始的食材、用料,用心、用情,精心制作食味的精神,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