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馆散文读书

《生活需要仪式感》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116人  蕭鍾傑
《生活需要仪式感》 原创精选短文
我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

有朋友说我这叫矫情、作。

但我依然走在矫情和作的路上,执迷不悟。

比如一个人也要好好喝水,用漂亮的杯子。

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奖励自己一杯咖啡,在阳光下眯起眼睛,细细地品味那氤氲的香气。

写字的时候,焚一柱香,装模作样的平心、静气。

当然不是蚊香!

每一个生日送自己一件小礼物,跟自己说生日快乐。

用庄重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无趣的生活,使它变得有趣起来。

《生活需要仪式感》

《小王子》中狐狸对仪式感的解读可谓触动人心。

小王子来找狐狸。“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

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的话,可谓道出了仪式的真谛。

所以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仪式,因为每一天的我,都宛如新生。

生活总是会不经意间磨砺掉人的趣味,让本该隐藏着的惰性生根发芽,使我们最后慢慢的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却能为你重视的事情添砖加瓦,

让那一天成为你生命中打下精彩烙印的一天。

在美国,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仪式感,比如说,家庭特殊聚会时会有特定的流程和衣服穿着;听音乐会时会穿正装,显示对音乐和生活的尊重。

那么在中国呢?是不是也有一样的仪式感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这种所谓的仪式感。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在乎时间的我们,昨天、今天、明天的更迭似乎有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孩子长得太快,快得仿佛一眨眼,就会迎来与他们的分离。我们所能希望的,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某些时刻,有那么些事情,放佛被刻在了石头上一样刻在了我们的心上。那些丰富和动人的体验和仪式感总能让我们再次想起时莞尔一笑。

尤其是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大都相同,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我想,幸福的家庭或许都是仪式感比较强的家庭,父母有爱,孩子友爱,父母与孩子相处轻松自在。

家庭仪式不分大小,从日常的小事中创造“仪式感”,比如,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在特殊的纪念日去吃一顿大餐;在重要的场合拍张合影并加以收藏以及每天共同的阅读时光。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家庭的仪式。

而活在世上,一天一天来来复复,麻木也好,迷茫也罢,其实都是需要给自己增加一点“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

微博/公众号:@中签恋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