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奔四了,为啥还这么迷茫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玫瑰爱上书
有网友私信我:“都奔四了,还很迷茫,是不是活得很失败?”
迷茫,好像是青春期的专用词,刘同说过谁的青春不迷茫?
按照孔子三十而立的理论,三十岁之后,就应爱情稳定,事业明朗,未来可期。
但事实上,我们都奔四了,仍然活在不确定中。
所在的大公司不知道会不会突然资金链断裂,突击大裁员?
所在的小公司会不会突然关门大吉或者从北京搬到河北?
爱情不敢强求,就算已婚,也不敢保证一辈子相守。
有了孩子,连以后去哪个城市生活都不敢确定。

为什么人到中年,迷茫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我想,迷茫大概和欲望成正比。
人到中年,欲望已经枝繁叶茂。
看似想要的都在计划内,不像青春期,连自己想要啥都还没搞明白。
但这种明白,其实只是表象。说白了,多半是生活所迫。
比如,我没有北京户口,眼看着孩子上小学了,就特别焦虑,以后不能在北京参加中招考试,怎么办?
不甘心带孩子回农村老家啊,真的特迷茫,焦虑。
这种迷茫往往更现实和扎心。

我们总以为,我们会越过越明白,越过越自由。
恰恰相反,我们多活一年,身上的枷锁就多一条。
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
但人到中年,但凡一个正常人,谁不想给孩子更好的,谁不想给父母撑一把伞?
这不算是欲望吧,应该是责任驱使。
生活所迫,我们都成了拼命三郎。只是很多东西,又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获取。
所以,到了中年就有了一点认命的成分,说好听点,就是白岩松说的,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
如果这时,我们还有迷茫,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认命,还渴望去争取,去改变。

迷茫的根源是不确定,也正因为不确定,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这也不算是坏事吧。
就算奔四了,还没甩掉迷茫,那又怎样?
生活面前,我们永远是年轻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