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闲话电影』

跟金先生一起看电影——黑的白的和绿的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62人  如贝衔珠

过个年,看了不少电影。但是开工后,要写推荐,却只有这部回荡来回荡去。好似一把铁锹一直铲我的心,铲得几乎见了底。

双人观影推荐指数,以下维度可供参考(满分5星,为0.5分)

面巾指数:★★★★☆

爆米花度:★★★★☆

我不知道,你的心,可曾被什么东西掀开过。那种感觉,又冷,又新鲜,甚至刺激得欲罢不能。看《绿皮书》的过程,就有这样的体验。

所以不难相见,影片是关于种族歧视题材的。

先补充一点小背景:从1619年贩卖进北美大陆的第一批黑奴开始,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废奴运动,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史料。这里只强调一件发生在1962年的事儿,由于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再次掀起高潮。黑人邮政员 维克多雨果格林 才编写了一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册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又似乎采用了绿色象征通畅的含义。绿色封面,薄薄的,很像一本旅游攻略。

可想而知,在当时,黑人出行有多少困难,又需要多么谨慎小心。影片正是以Green Book为线索,穿起了一位著名的黑人钢琴演奏家(Don)和他的白人司机(Tony),从美国北部到南部的巡演旅程。当时的社会状况,城市越往南,种族歧视的程度越强烈。

导演基于真实的故事,巧妙制造了一系列十分鲜明的、戏剧化的对比:角色方面,Tony是混夜总会的白人,修养并不高;Don却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被邀请至白宫演奏的钢琴绅士。价值观方面,Tony是一个连黑人用过的玻璃杯都会扔进垃圾桶的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妙玉要扔掉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Don却是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增进种族间的了解。行为方面,Tony是毫不讲究,没有任何公德心,甚至小偷小摸沾点小便宜的小市民;Tony却是行为儒雅,公正善良,执着于做问心无愧的事的真正贵族……

可是这一切,在两人的旅程中,悄然变化。像极了中国的太极图,被一股力量慢慢融合,黑与白的边界慢慢消散,直到完全消融在彼此的世界。

一个月的出行归来,Tony学会了如何用温暖的文字写信,Don也学会了炸鸡可以用手来吃。最最深刻的情节,是Tony,在圣诞夜迎来Don之后,他的妻子对Don深深的拥抱,并且在他耳边轻轻说出的那句:“谢谢你教他写信。”那一刻,Don的笑容,一定是从心底绽放到嘴角的。

总之,电影还得两个人,好好看!

距离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典礼(2019年2月25日),还有11天。《绿皮书》已经获得五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原创、最佳剪辑)。我是真的真的希望它能获奖。不过万一没有,它在我心目中,也会像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奖项这东西,对雪亮的观众眼睛来说,就是个有份量的摆设,这摆设绝不会影响影片本身的份量。

2019年2月13日    第五期    金太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