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6: 没有人是疯狂的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butter棠

没有人是疯狂的

人们会用钱做一些疯狂的事,但没有人是疯狂的。我们每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都是跟个人生活的国家,成长的年代,家庭,受的教育,价值观还有不同的收入等等一切因素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认识。就像那些经历过大萧条的人更倾向于保守型的理财,那些经历过超级通货膨胀的年代不愿意选择贷款一样。。。有的行为在你眼里无比疯狂,但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司空见惯。。

经济学家的研究说明,一个人本人早期的经历和成长的年代对一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极少数人根据数据分析来做决策,绝大多数的我们,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直觉,自我,欲望还有对世界的理解等等夹杂交织在一起,找到那个私人的决策方式。

风险和运气是亲兄弟

比尔盖茨和好兄弟kent的例子:比尔盖茨的运气

看到随机性,正确对待运气和风险这两件事。成功需要运气,巨大的成功需要超级运气。风险无处不在,投资就是要与风险共存,了解风险让我们对失败更加宽容和理解。

复利复利复利

巴菲特845亿的财富里面的815亿都是65岁以后赚到的。他财富积累的秘诀就是时间。这就是复利的神奇作用,它也被爱因斯坦称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需要做的是就是确保自己一直呆在这个市场里,慢慢变富。

输得起也要赢得起

赢不起?

尾部事件才是重大事件

根据长尾效应,那些小概率的尾部事件才是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Disney创立的第一个动画工作室破产了。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一共生产了400多部卡通,基本都没有产生很大的水花。他们的制作非常昂贵,导致经营惨淡。但是一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横空出世,改变了一切。这部卡通在上映的1938年的前六个月里面狂揽800万美金的收益,超过Disney投入的任何一部卡通片的收入。这部创纪录的卡通让整个Disney转亏为盈。在这部电影之前,该公司共计700多个小时的影片,都没有这83分钟的《白雪公主》收益显著。

在投资领域里这个道理也一样通用。风投机构投资的项目里面,一半以上都会失败,有10%左右大概经营地不错,只有可能不到1%的企业会突出重围,成为独角兽或者指数倍的成长而带来巨大的收益。即使是指数基金,基本上所有的回报都是来自其中7%左右的超级股。

尾部事件驱动一切。

理性还是人性?

我们会觉得那些在股市里豪赌,倾家荡产的人都是不理性的人,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绝对的理性。绝对理性的数据分析用来帮助我们做一些绝对理性的决策,但在真实世界里,没有人会能找到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大多数的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能让我们晚上能睡好觉的决策。

Vanguard的创始JackBogle一辈子都是被动指数基金的倡导者和拥护者。但是他却给自己做主动和对冲基金管理的儿子投了一大笔钱。华尔街日报就此事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为了家庭关系,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妥。如果说这和我的观念前后不一致,这也没什么,人生也不是时刻不变的。”

的确,与其追求绝对的理性,不如找到你偏爱的投资选项,这样才能更容易长期坚持下去。比如说,有的人投资自己出生地的优秀企业,或者自己偏爱的行业等等。

前不久美国散户联合起来对抗恶意做空市场的华尔街大鳄,疯狂买入游戏驿站的股票,一度涨停。很多投资者觉得这些韭菜就是无知还冲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游戏驿站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散户们愿意为此热血一把,也是人性的一面。在我看来,这跟JackBogle投资自己儿子的事业如出一辙。

历史不会重演

塔勒布在《fooled》这本书里提到过:在古埃及,当每年尼罗河的水涨潮的时候,人们会在岸边记上记号,用来预估未来的最坏情况。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它是根据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级别建造的核电站,但是在2011年海啸发生的时候,地震引发核电站电源故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核泄漏事故。

这是依靠历史而分析未来最典型却沉痛的教训。未来并不会重演历史,它只会出现新的事件。在金融投资领域里面也是如此。过去的历史数据可能会误导我们对未来经济和股票市场的预测,因为理论上来讲,历史尤其是久远的历史并不能将当今市场上最新的结构化趋势和变化包括在内。

但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完全摒弃对历史的研究,只能说相对于更具象的趋势,更细分的市场,更微观的交易市场等等,我们从历史上可以学到的更多的是宏观上的认知。比如人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怎么调整投资结构,面对压力和贪婪,社会关系是怎样的。。诸如此类。

人类在不断进步,历史无法预测未来。

容错空间

用投资大师Benjamin Graham的话来说,这个容错空间事实上就是安全边际。

拥有“容错空间”的智慧,是认识到自己的投资,甚至是人生会面对很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预留一个心理空间给那些无法预料到的事情,即使发生了你也能安稳得入睡。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Preparefor the worst case scenario的心理。

作者讲了一个很简单的tips。当对未来的投资回报进行预估的时候,适当地留出容错空间。假设你的投资回报会被历史的平均值少三分之一,那么就会促使自己更加节流来平衡这种心理上的损失。当然未来的回报可能比历史平均值少三分之一更糟,没有任何容错空间可以保证100%的预测范围,至少我的心理预期已经比没有容错之前低;但若回报和历史平均相当或者更好,那当然是锦上添花。查理芒格说:“实现幸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预期目标。“

建立容错空间的心理,其实就是在计划未来的时候计划那些计划外可能发生的事情。(嗯,是绕口令!)

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是有价格的,只是有的并没有标上标签而已。

我们愿意掏钱买好吃的,好看的,好车还有旅行,但常常不愿意为成功的投资买单,这是为什么?

因为成功投资的回报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我们不仅为了投资要付上一大笔的管理费,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更觉得损失就像是做错了事被开了一张罚单一样,令人垂头丧气。转变一个角度来想,如果我们把投资的花费当作投资收益的“门票”,而不是“罚单”,这有可能帮助我们能在投资市场里面坚持长期主义。

事实上,投资的成功获益永远都不是免费的。就像你去买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只不过它没有明码标价而已。迪斯尼门票要100刀,进去里面你会和孩子一样享受童话般的一天。你也可以选择在家门口的游乐场花上个10刀玩一下,但是通常都是一分钱一分货。我们投资在股票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就像迪斯尼的门票一样,它有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那些债券或者现金(门口的游乐场)相比,一样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当然这也并非百分百有保障的,毕竟迪斯尼公园也有下雨的时候。

盲目跟风的下场

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复杂,并不会有一个单一的原因。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力的洞见:

当短期投机者疯狂入市的时候,带动了市场快速上扬,这个时候那些长期的投资者可能会被这种趋势迷惑,或者是fomo的心态,跟风入市接盘,这样一路上扬形成泡沫,而那些短期主义者只是为了快速获利而已。事实上,两种人根本不是玩的同一个游戏。

所以搞明白自己到底玩的是什么游戏,拒绝被别人带着跑。

警惕那些迷惑人的故事

心理学家PhillipTetlock说:“我们需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可以预知的,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选择相信那些肯定这种说法的权威。”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希望它们是真的,因为我们极其想要它们变成真的。这种对掌控感的渴望,往往会使得我们被那些编织的故事所迷惑,它也许会告诉你,你渴望的一定会实现,未来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在金融领域也是一样。那些看似靠谱的金融预测和分析,从来都不准确,但我们仍然对它们有非常高的需求。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拼命地找寻一些线索可以”自圆其说“自己的期望。


以上是《The Psychology of Money》投资心理的这部分总结。这本书被我逻辑性地分成了财富心理和投资心理两个部分,便于我自己理解。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