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格雷的画像》笔记
本书的剧情不复杂。主角道连是一名贵族美少年。画家霍尔沃德为其画了一幅极美的画像。道连在亨利勋爵的诱惑下向画像许愿:自己青春永葆,岁月和罪恶由画像承担。后来道连跟随亨利堕落,伤害女友、杀死画家、欺骗女友弟弟,但是自己外貌不改,画像丑陋。最后醒悟,刃刺画像,自己却死亡;面容恶衰,画像却如初。
本篇是奥斯卡 · 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可能大家更多的是他的“童话”和“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将艺术抛去功利主义,追求艺术的美。但我认为他们的审美经验类属于形式主义。
审美经验的形式主义者认为,审美经验中,主体不再考虑客体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去向,而只看孤立着的事物本身,形成物我合一的境界。
他们认为审美应注重感觉而不是表现,因而要把“联想”降到最低限度。他们认为联想总是变幻、混乱的,缺乏对艺术的内在必然性与秩序和谐性。这种“联想”不能使主体将思想凝聚在客体上,而是将思想引入歧途。
因此,审美态度和批评态度不可能同时并存,因为批评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概念联想。要批评就要下判断,就要把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情况,这主要是一种科学的或哲学的活动。
同样地,审美经验是独立于道德考虑。下道德判断就要采取一种批评态度,也就是脱离激情而像哲学家那样冷静地思考。这就又像概念联想一样,引导思想离开客体本身而走向与之不同的东西。一件艺术品可能有道德价值,甚或有明确的道德目的,但当我们审美地欣赏它时,这种道德价值或目的是置诸脑后的。
审美经验的形式主义者(唯美主义者)的问题在于用抽象的形式中处理审美经验,把它从生活的整体联系中割裂出来,并通过严格的逻辑分析把它归并为最简单的要素。简化审美经验,使之去生活化、理想化。但审美本身是需要理解的,是要有意义的。而艺术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因而只能通过生活经验的媒介去加以解释。由此可知,在审美经验中概念联想是不可缺少的,艺术也绝非脱离道德的。
以上观点主要来源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等。
但是,读这本书与是否理解审美主义关系不大。我想的是,《道连 · 格雷的画像》为什么不作童话处理。
因为我看过王尔德的童话,很有《一千零一夜》的味道。他爱写国王、王子;爱写灵魂;爱离奇的故事。我觉得这样一个画像完全可以写成童话。就像他的作品《渔夫和他的灵魂》,同样探讨的是肉体与灵魂的关系。
在王尔德世界中,“灵魂”是人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本身是极纯净的。
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解释,我想引木心的这段话最合适:
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罗曼蒂克的醇髓,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
青春将尽,天赋的本钱日渐告罄,而肉体上精神上开支浩繁,魔鬼来放高利贷了。这个人人难逃的律令,人人全然不知,像感觉到童年,童年已逝的道理一样,青春也不自识,更不自识,因为从童年到青春是柔润发旺的进程,而青春既尽,急转戾燥干涸,其势趋下,畴昔的纯真激情向上爱美都是天然而然,过后都是天不然而不然,唯少数中之尤少者,将坯炼为器,料提为品,种开花结果,于是其纯真益粹,其激情愈湛,其向上尤峻,其爱美至挚——原来天赋的本钱可以用得如此阔绰,似乎有什么秘诀,秘诀在于“知青春之宝贵”,而那些向魔鬼举债的人呢,没有觉悟青春之宝贵,反使鄙薄青春,斥为幼稚胡闹不值一顾,自诩从兹脚踏实地,那实地往往是沼泽,再也无能振拔。
清明,练达,是指获得了第二度青春,在更高的层面上占有青春的优越性。
青春是一种信仰,几乎可以作为一种伟大信仰来对待。
诚如他所言:“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为什么我选入这个切入点?因为我觉得单从道连的这个故事谈与我们联系有点远,毕竟他本身是一个极端的情况(美得就是艺术品),再者已有很多人聊过了。我想就青春谈一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道连 · 格雷。你听,有多少人在我们青春的时候赞誉、羡慕我们。青春最开始给我们满腔热情,我们每个人在此时期都有无限的潜力,有较好的状态——身体尚无大碍,没有成人的烦恼。你可以甚至肆无忌惮地熬夜,挥霍大把大把的时间,用聪明度日,在短时间竟看不出坏处。但如果你经不住诱惑,保持自己的恶习,那就无异于道连跟随亨利勋爵、渔夫出卖自己的灵魂——你就在向魔鬼举贷。
我们常感叹,我当时要是如何如何努力,少走那一步或多走那一步,如今就如何如何。是的,我们青春的时候都有无限的潜力,不要等失去了才知可贵,要努力用在正道上。
(主要是木心这段话说得太精辟了,难以再补充什么,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那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