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今年的最低谷
今年5月,父母再一次提及要翻修老家房子,问我要不要和姐姐一起把房子建了,这件事让我的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陷入了心情的低谷,如何在亲情和利益之间做出一个平衡,这是一个我需要面对的难题。
老家的楼房建在县城的一条好吃街上,共有三层半,至今建成25年,它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成果和心血。因建成时间太久,房子逐渐老化,近几年,周边许多邻居都陆陆续续把房子倒修,从以前的两三层重建为五层,发租起来也能有个好价钱。看着越来越多的旧房子变成了崭新的模样,父母心生羡慕。
只不过父母没有足够的存款和能力再去大动干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我和姐姐。姐姐一家人在老家工作生活,也有自己的新房,而我也早已在长沙定居工作,繁重的工作教育压力,让我和姐姐无暇顾及翻修这件事,父母暗示过好几次,我们只能安慰,等几年后我们经济条件好些了再修吧。
只不过没想到,这颗种子在周边邻里和外部政策的浇灌下快速发芽,越长越大,父母担心自己家成为最后一栋三层房,明年以后就真的不能建5层,那就很不划算,而且显得“不伦不类”;担心别人都能租成好价钱,而自己家只能以低价发租;担心以后政策越来越难,建房的成本越来越高……
刚好隔壁邻居也有这样类似的想法,于是建议两家要不一起办手续,一起施工,这样也方便许多,在这些外力的推动下,父母觉得不能再等了,压力自然就落在我和姐姐二人身上。
我该如何选择?修,则是打乱我原有的计划,资金压力巨大,还需要投入到很多精力等等,而且我并不长期在老家居住,这些在当下是否真的必要?不修,则是让辛苦大半辈子的父母伤心难过,留下遗憾。
姐姐也陷入同样的困惑,不同的是,她暂时没有离开老家的打算,并且有一定的外力支持,经过一番纠结,孝顺的姐姐还是决定咬咬牙,同意父母的意见,肩负起这个责任。
现在最后的问题就在于我的想法,是否愿意和姐姐共同修,该如何修,怎样算?我陷入了混沌和迷茫,我担心父母会因为我的否决而对我失望,会觉得我不够孝顺?我又担心自己真的无力承担这样突如其来的大事?我也担心不出一份力,姐姐是否对我心生芥蒂?
纠结之中,我想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找到了比我经验丰富的朋友求助,在和她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我慢慢梳理清楚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自己更长远的目标,以及在沟通中我所犯的错误。
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在和家人真诚地沟通中,我发现自己原本很多的恐惧都是多余的,家人理解我的真实情况,也尊重我的选择,同时,我也主动做出一些让步,且给予一定的支持,尊重和理解父母对于两个孩子的利益分配,全家人都欣然接受这个愉快的结果,我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走出了这个痛苦的低谷时刻。
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难过的时刻,充满着无助和迷茫,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之一便是借助他人的智慧,可以是读人物传记,向朋友求助,当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后,会发现很多问题,除了我们原有的解决方案,其实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处理方式。
低谷并不可怕, 反而正是这一次次低谷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思维的局限,以及存在的短板,走出低谷再回过头来看,你会惊讶地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踏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