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日更365天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一年前,决定挑战日更时,我是抱着走哪算哪的心态,一条完全陌生的路,大不了半途而废呗,没想到单枪匹马的一个人,靠着自律和自以为是,不知不觉已经写了365天。
日更200天左右,我是饱含热情的,把更文当成日常必备来做,经常废寝忘食,三易其稿,搜肠刮肚地想,写出来的文章虽然不如成熟的写作者,倒也算真诚——真真切切地一个一个码上的字,每个句子都来源于脑细胞的碰撞,自我感觉良好。
过了200天以后,储备的素材搜罗干净了,头脑就像干涸的井,没有源泉,怎么加工呢?
苦心积虑了良久,我选择读书赛道,《浅尝古诗系列》、《读书留感系列》,书是无穷无尽的,我的感受也可以是无穷无尽的,这个奢想无比美好,现实却是读书难,工作要做好、家庭也得照顾,能读书的时间压缩到了路上和睡前,出稿的速度太慢了。
后来,我决定写文集,《92家房客》是关于公寓楼的形形色色人的故事,《乡村往事》是家乡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乡土气息浓烈,人物性格比较泼辣,但是真实,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不就是这样的吗?不需要粉饰。
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入手,七大姑八大姨,三姥六大爷,通通写了个遍,连楼下捡废品的刘大姨我都观察了好几天,害得她还以为我要和她抢生意呢,看我的眼神都开始戒备了。
写熟悉的人和事,好比爬山的人找了一个捷径,且不管后路如何,开头容易一些,总不至于茫然无所适从吧。
我个人比较满意的故事有《迟暮“杏樱”》,写的是爷爷姐姐的一生,抗日战争打破了她幸福的生活,拖着两个孩子改嫁,她再也不愿意笑了。还有我的邻居《葛老太太》,一生坎坷的老太太,中年丧夫,凭着自己的乐观,活到了98岁。
但是我比较满意的文章,收到的反馈并不理想,反倒一气呵成,几乎一笔不改的文章,还有几个人在看,大概这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坚持写够了365天,下一阶段,需要拜师学艺了,还想拉女儿做我的“同伙” 。
写作的过程,可以想明白纠结的事,就像把一团乱麻捋顺整齐,也可以修补曾经的心灵伤害,好比用腻子填补墙上的坑坑洞洞。
写作者与学历无关,与职业无关,与年龄无关,不像很多工作设置年龄的门槛。
于我而言,写作是有意义的事,那就好好享受吧。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本人, 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