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该何去何从:“小镇做题青年”的出路在哪里
2020年5月10号,有人在豆瓣成立了一个小组
“985废物引进计划”,两个月的时间,已有8万多成员。
什么是“985废物引进计划”?
根据描述,大概是这样一群人:
出身小镇或县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为子女提供实用的未来规划或资源;
家境普通,导致在青少年时期缺少开拓眼界的机会,形成怯生生的性格;
埋头苦读,靠擅长做题考到了985,211院校,但上大学后却发现自己除了做题一无是处,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
再加上经常感受到大城市或家境优越的同学各方面的碾压,最终陷入同辈压力带来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之中。
所以,我这种非双一流学校毕业的,还是从山沟沟里出来的人,Five(废物)的资格都没有。(哭泣)
小组介绍这么写的:
【98five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随便点开一篇帖子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无奈感。
有个帖子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毕业那关键的几年。高中学渣逆袭,考入985,为了摆脱小镇,能走多远走多远。大三去美国做过交换生,大四放弃保研机会,从最好的农业专业转考计算机编程失败,最后迫于生计去工地搬过砖,然后为了摆脱泥潭进入一家公司做文职,中午多吃了一个菜,晚上就得省着点。
还有一个帖子记录了他第一次进入大学后,在洗手间洗完手怎么也关不掉水龙头的高光时刻。那一刻的慌乱和尴尬,是从小城镇来的他被大城市嘲笑的最小最小的缩影。
还有一个博主,本科上海211,985学科平台,专业第三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期间赴欧洲交换,国内外的两位导师全是顶尖大牛,去年博士毕业,手握两篇很牛的SCI。妥妥的闪闪发光的履历。中科院研究生待遇四千,毕业后入职华南某综合二本大学,讲师有编,每个月工资5300多,他说他只想左右开弓扇自己5300个嘴巴子。
还有一个24岁的姑娘忏悔自己人生的一步错步步错。大学贪图安逸浪费了学习时光,在别人好好找工作的时候才想着去考研,考研中途放弃考雅思准备去香港,又因为香港暴动和父亲生病用钱,不得不放弃。感叹既有命运捉弄,也有自己咎由自取。
……
其实他们的故事稍微换一下味道,每一个都可以是充满正能量的奋斗故事。他们大都还很年轻,二十几岁,正当少年啊,前途光明,大部分拥有拿得出手的学历和经历,学习能力也很不错,除了……悲观了一点儿。
困境
是的,小镇青年在面对更大世界的时候,骨子里的胆怯让人自卑。物质条件、家庭关系各种资源落后别人一大截,这种对比越来越明显,并且不得不独自承受这些缺失造成的后遗症。
当别人可以去看演唱会,去蹦极,去冲浪,去环游世界时,大学门口灯红酒绿的酒吧都不敢踏进去。明明很向往,但是畏惧和匮乏使人变得冷漠。城市的大门为每个人打开了,但不是每个门都写着欢迎光临。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社会没给985er足够的好机会,让他们所学的珍藏技艺变成屠龙之术,只能在深夜翻来自娱自乐。好像这个社会畸形,技术人才被压榨,小镇做题家手握技术,却迫于生计……
有无奈,有心酸,有迷茫,有无助。这个小组虽然自嘲废物,但也看得出来,他们不愿意真的放弃生活。抱团取暖,找到更好的出路是他们的初衷。
出路
985的困境或许是整个时代年轻人的困境,除了双一流,还有普通本科,还有专科,还有很多没上过大学的青年,大家的路都该何去何从。没人能给出一份标准答案,其实也并没有一份标准答案存在。
社会的单一化大概是造成困局的首要原因。小镇青年要如何逆天改命?读书!社会给的出路单一。如何衡量一个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单一。何为出人头地?收入!价值观单一。
这种单一的标准和方向,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回应这个复杂的世界。985,211毕业就应该有一份好工作,付出就应该有收获,高材生就得进大公司,寒窗苦读十几年就可以拥有别人用一辈子才奋斗来的一切……生活推过来的手,招招都接不住,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人自暴自弃。
连叔说一个人接受过合格的大学教育,体现为几个更强:
一是学习能力更强,当你的工作与人生需要学习新知识时,这经常发生,你能从ABC开始变成专家;
二是意志力更强,危机发生时,你更有韧性;
三是功能更强,更有普适性,你能做的事情更多。
迷茫和无助唯一的解药,大概就是从做好手头的小事开始。
愿每一个自称FIVE的青年,都在心里暗戳戳的憋大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