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活家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消失的“思考”

2017-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虎图2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引入《苏菲的世界》中一个小小的思维实验,六岁的小乔治和他的父母外出野营,那是午后,乔治一家正在草地上玩耍,忽然他的爸爸飞了起来,在湛蓝的天空中肆情的横冲直撞,这时小乔治会有什么反应呢?

他大概会指着爸爸说:“看!爸爸在飞!”

然而小乔治的妈妈会有什么反应呢?

最有可能的是她会害怕得全身颤抖,以致手中的食物或是乔治的玩具都掉在地上,自己则瘫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冒冷汗,等爸爸平安无事地落回到地面上,她可能已经需要急救了。

那为什么小乔治的惊讶没有妈妈那么强烈呢?因为小乔治见到的“奇迹”太多了,每天爸爸都用一个很滑稽的机器刮胡子,有时他会爬到屋顶上调整电视的天线,或者,他偶尔也会把头伸进汽车的引擎盖里,出来时脸都是黑的。这样看来,爸爸能够飞也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然而妈妈呢?她早已习惯了这个世界并且在这个规则的世界上生活了四十年,她早就明白了这个世界可能发生什么与不可能发生什么,她知道爸爸不能飞,所以反应才会这么激烈。

贾德提出这个思维实验的目的便在于批评人们对于好奇心与思考的丧失。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一个已成年,即将迈入社会之中的青年,是否也凭着自己在世间的二十年的经验,将这世上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失去了以往那份婴儿时期的珍贵无比的好奇心?

多少年了,我们吃饭,睡觉,读书,学习,终日地为自己的“前途”奋斗,然而,你有没有忘记了去问一下自己要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呢?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一味地做一个收语箱,被人塞以各种诸如“考不上大学就完了”“如果不好好工作就完了”之类的话语,这些威胁迫使着我们去做一切符合他人设想的事情,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该这样。其实只是在浮华的世俗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忘了去问自己应有的本心,而本心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专版的快乐,人生匆匆,时间本就是稀缺无比的资源,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就这样在世俗划定的道路上走一辈子,那么走到最后,你还是你吗?或者说,你的人生还属于你吗?我们如此有幸降临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上,何不在可控并对他人无害的情况下追求更多的快乐呢?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中作者讲到一位来蛤蜊浓汤店的老板,作者认为他做的汤很好喝,于是就推荐老板去申请专利,并做一系列关于蛤蜊浓汤的子产品,以此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老板却哈哈大笑,说他一天只卖两锅汤,完了下午五点就能回家和儿子打球,和邻居喝酒,和妻子吵架,还说当晚要全家一起去看乐队演唱会。

这无疑就是个人快乐战胜社会普遍的世俗追求的一个例子,卖蛤蜊浓汤的老板认为钱已够花,所以就该尽情地追求自己的快乐,文章结尾,老板还问了作者一个问题,“你幸福吗?”结果作者突然愣住,想了半天憋出四个字“我很努力。”

社会很残酷,人人都在争夺,也只有在更多更好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与发展,从而追求自己的理想,明白了这一点,再加上我们对自己深刻的自我定位,才能再对自己的人生加以选择与决定时果断决绝,就算是吃到更大的苦收了更多的难在以后回忆起这段日子时也会充满骄傲,那是我选择的路!

反之,如果始终活在以怕“完了”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思维当中,我们必定会终日身心疲惫并且很有可能无法坚持下去,这样,不仅得不到那份心仪的幸福,还会不时地被世上的各种纷杂诱惑拉入深渊。

所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真的该首先搞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唯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并成为心目中最好的自己,换句话说,当我们做某事时,应该是想到自己要在这件事中得到什么,而不是因为那份不这样做就要怎么怎么样的恐惧,人生不是由一次选择决定的,你所想的那个完了,很多时候回过头再去看真的无足轻重。

人家常说,出名要趁早,而我却要说洞悉自己要趁早,因为只有这样,那诱惑才能不再是诱惑,唯一的诱惑,只是心中那盏理想的明灯,引导我们泛过浮华尘世,航向心灵之所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