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

扇贝读书-产品体验随记

2016-11-16  本文已影响127人  向明明Ben

目标用户分析

这款产品是给以希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但是缺乏计划性和自我监控,需要更多鼓舞激励的英语学习者使用的。

主要的使用场景是:

1. 平时比较碎片化(10-20分钟)的时间,比如说坐车、等位的时候,进行英文阅读练习。

2. 有整块时间,但是注意力和意志力无法持续太久(如30分钟以上)。

3. 不方便坐在桌前,使用字典或书本进行学习的时候。

用户需求和痛点

对于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求他们拿着一本英文原著去阅读起码有几个问题。

第一很多学习者并不清楚什么读物适合自己,不知道有哪些题材合适,难度适中的读物;

第二,很多人缺乏自我监控的技巧和能力。也就是说缺少对自己真实水平和进步的记录、反馈,以前就算看完一本书也就看完了,很难说自己学会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这样也就没法进行自我激励,从而很容易放弃。

第三是原著阅读任务量太大,目标设定太远,很容易让人产生拖延或畏难心理。

第四、习惯的培养很难,尤其是一个可能让自己头疼的习惯。

核心功能

1. 为解决读物难度和题材的问题。在「扇贝书库」中首先进行了精读和泛读的分类,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题材」和「难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能对用户的水平事先进行测试可能会更好,因为都是要考托福的人,实际水平可能千差万别。而且泛读读物大量都是公版书,缺乏当代书籍。]

2. 「阅读进度」模块详细地按天记录了阅读过的文章数、单词量、激活单词量等指标,让用户持续地产生成就感,提高自我满意度。

[这里只呈现了三个指标,但是这三个指标对用户的意义我认为并不明显。进度应该是体现出「我有没有进步」和「离目标还有多远」。而这个模块里我看不太懂「激活单词量」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给出解释。如果还可以由用户事先定下每日目标或周目标,然后再在统计图上显示出进步与目标的距离。]

3. 每一本书的都将一小节划做一个小目标,一般来说可能在10屏左右。用户每读完一节,就可以标记「阅读完成」并写读后感,同时也能看到别人写的读后感。在这个部分,有大量用户都表达了「好难」、「自己是学渣」的感受。用户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同类人的认同感,会体会到「我不孤单」的心理安慰。

4.「阅读计划」模块是用来帮助用户建立起一个连续的阅读习惯。计划分7天和30天两种,在加入「阅读计划」之前,用户必须自己勾选需要保证的承诺。同时用「贝壳」(用钱兑换)当做保证金,计划完成后超额返还。

(「阅读计划」实际上应该叫「阅读习惯」)

产品卖点与亮点

1. 每一章节阅读完以后,马上就能够写和看读后感。如果刚刚的阅读经历很让人挫折,那么看看别人的感言,让人产生一种「我不孤单」的社群感。如果觉得自己刚刚读的很顺利,别人的读后感又可以让人有「原来我还不错」的成就感。学习大部分时候都是痛苦的,一个让人不断感受痛苦的产品是很难留下用户的。所以,每走出一小步就有机会抱团取暖,是一个挽留用户的不错方式。

2. 「阅读计划」模块要求用户自己勾选必须完成的承诺,勾选这个动作本身就有比较强的暗示意味,用户此时必须当真。而计划完成后超额返还贝壳也是一个奖励,否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可能就感受不到参加计划的必要了。

关于卖点,产品里需要付费的部分有两个:「购买书籍」和参加「阅读计划」。

随便说说

老实讲,我认为这个产品如果要成功,依靠的是「用户的失败」。可以假想一个理想状态,如果每个用户都通过这个产品非常坚定、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阅读。那么这些用户一定不会买太多书,而是将买过的每本书扎扎实实地学完学会。如果每个参加计划的用户每天都坚持看书打卡,那么超额返还一定会让扇贝赔死。

可惜的是,人的大脑是不善于思考的。学习本身是痛苦的,而人类是趋利避害的。所以,绝大部分用户一定是乱买书,一定是缴费参加阅读计划最后放弃的。

不过,用户一旦放弃了一次、两次,也就很难会再参加了。这最终只能是个一锤子买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